引言:
目前,我国旅游业呈现出朝阳的发展趋势,针对行业旅游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旅游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旅游文化基础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精神,良好的礼仪知识和素养。但是从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课程看,并未注重职业礼仪的教授,导致礼仪课程实施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为更好的迎合市场以及社会对旅游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礼仪教学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为其日后发展打好基础。
一、当前旅游职业礼仪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明确
近几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促使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开始逐步朝向国际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此背景下,也对旅游行业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职业素养,都需要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但是从当前职业院校旅游现有的礼仪课程体系目标设置看,并未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变化进行积极改革,很多课程依然在沿用以往课程模式,课程目标与市场实际需求相互脱离,缺乏正确的定位。
(二)课程开发质量不高
礼仪课程是职业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备良好素养的关键,可当前教学体系以及管理结构看,课程开发模式并没有进行创新,课程质量较低。不少院校甚至还出现“因人设课”的情况[1],并未从市场人才需求角度调整课程,直接影响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导致旅游人才无法适应国际化、多元化的旅游行业变化。除此之外,在,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有教师团队建设方面,也没有进行调整优化,显然无法满足基于职业标准的现代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质量的需求。
(三)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旅游职业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旅游工作者需要面对形象色色的人,由此,在沟通交流、接人待物过程中,礼仪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实践课程,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对应的旅游职业礼仪课程实践部分,存在趋于形式的现象。很多还停留在理论课程上,实践部分明显不足,质量也不高,多数都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操作培训,专业性不够。
二、旅游职业礼仪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通过上文对当前旅游职业礼仪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想要提升课程质量,必须充分结合旅游市场人才需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积极开发符合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可以更好的提升课程质量,进而强化旅游人才培养效果。
(一)提升旅游职业礼仪课程专业性
从大部分职业院校对于旅游职业礼仪课程的设置看,差异性不大,主要就是讲解旅游礼仪礼貌的基本理论、行为规范、形态训练技巧等,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从而为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打好基础。由于职业教育本身就具备实用性、本土化优势[2],所以,院校完全可以在该课程设置中,融合当地旅游资源,全面的细化旅游职业礼仪课程,从而进一步凸显出旅游课程的专业性。而在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应当以职业能力、就业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突出教学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互动教学、感知训练、课堂展示、情景模拟、综合实践以及社会活动等,促使学生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工学结合”背景下进一步发展,进而全面保障旅游职业礼仪课程质量。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导游服务技能所需的礼仪,同时,还需要掌握酒店服务礼仪,针对此,还可以进一步细化课程,酒店餐饮服务礼仪、酒店客房服务礼仪等,通过不同场合的专业化礼仪教学,使得学生整体职业礼仪能力得到提升,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后可以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灵活应对各种问题,逐步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3]。
(二)构建职业标准下课程结构
目前,职业院校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必修课、公共课、选修课几部分,此种划分方法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培养学生能力,但却表现出了培养目标太多分散的情况,这样非常容易出现专业化程度不足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旅游职业礼仪课程质量,职业院校有必要构建出基于旅游职业标准的全新课程结构,但前提基础就是,保证课程结构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化程度,提高礼仪素养和能力。可以按照理论讲解、分项训练(化妆、发型设计、站姿态、表情仪态、见面礼仪等)、综合实践三个部分开展旅游职业礼仪课程教学[4],这样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培养学生个性化多元化能力。与此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礼仪学习的理论性,加了强应用性、实践性,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现代化职业标准下的旅游职业礼仪课程体系。
(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部分是提高旅游职业礼仪课程质量的关键。对此,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保证实践课程质量。首先,可以采用集中上课的形式,以礼仪实践训练为主,教师边讲解,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提高学生礼仪学习成效;也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当中可以融入课堂展示、感知训练、情景模拟、企业强化等形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礼仪学习积极性;此外,更要积极开展课外训练、社会实践、礼仪大赛等实践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真正取得实践课程的突破,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发挥理论教学优势,如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各种教学软件等,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旅游职业礼仪考核模式
课程质量的保证还配备完善的考核模式,应当积极改变以往单一的考试方式,除了必要的期中期末考试,教师应当简加强课程的过程考核,强调礼仪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看重考试成绩。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职业礼仪行业需求,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行业能手等权威人士,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改变考核认知,逐步变成社会标准、行业标准的考核,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强化学生旅游职业礼仪素养,更好的适应日后工作岗位,逐步成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者。
结束语:
总之,通过本文对旅游职业礼仪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相关分析,不难得出,职业院校有必要基于职业标准下,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完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专业考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让学生以更加良好的状态,在未来加入到旅游行业中,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杰.解析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J].中外企业家,2020,34(13):197-197.
[2]李静,刘燕威.高职院校旅游礼仪课程职业素养融合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09):151-153.
[3]陈杨品. 基于职业气质培养的礼仪课程教学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23(12):100-101.
[4]方玲梅.基于能力本位的旅游管理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4,16(0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