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
徐佳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佳佳 ,. 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 中国职业教育,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摘要:
自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影响到职业定位和职业选择,以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因此笔者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包括职业价值观定义、分类、现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方便。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价值观综述
DOI:10.12721/ccn.2022.157005
基金资助: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职业价值观的研究

(一)职业价值观概念研究

职业价值观的定义是从价值观定义延伸而来的,它是价值观的一部分。虽然许多学者经常把职业价值观与工作价值观和职业生涯价值观概念重叠在一起,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同。郑洁等人提到国外基本上以Work Values(国内译为工作价值观)来指国内的职业价值观,价值观在所从事的职业上的体现也叫Vocational Values(国内译为职业价值观),但国外很少出现Vocational Values一词。国外学者把Work Values即用于指学生的择业观也指已参加工作的人的职业价值观,有的学者分开,有的学者混用。国内国内外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有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界定,但是没有统一的定义。

通过国内外关于职业价值观定义,可以看出,国外关于职业价值观定义主要是个体从在工作中想要获得的结果,而国内关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主要是个人对于职业的期望。虽然职业价值观定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学者都认同职业价值观是个人的、内在的,是个人对于职业的某种观点。国内近几年关于职业价值观研究定义都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价值观或者价值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职业价值观研究就必须要结合价值体系进行。

(二)职业价值观分类

由于各个学者研究背景不同,加之职业价值观没有统一的定义以及统一的量表进行测量。因此学者对职业价值观分类也各不相同。下面笔者将职业价值观分类和工作价值观分类进行综述。

Ginzberg(1951)提出职业价值观分类方法,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隐性价值观、外隐性价值观、以及附带价值观三种。内隐性价值观是活动名、工作的本身或者现特定目标内在的满足。外隐性价值观是金钱报酬、威望或者工作中的回报。附带价值是和同事、上级的关系,或者伴随工作的价值。

Channey(1968)将工作价值观划分为利他、控制工作自由、金钱、威望、安全感及自我实现等类别。

Ros.Schwartz 和Surkiss (1999)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四个部分(王妍茶,2006):社会性工作价值观、外在工作价值观、内在工作价值观和追求名望的工作价值观。

章秀烽(1994)将所具有的职业价值观分为十项:生产力、挑战力、工作难度、工作环境、薪水、保障、自由、工作控制、晋升机会及有时间做其他的事。

袁志晃(1982)修订Super 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将其分为心境取向、自虑取向、无善取向、领导取向、社会取向及经济取向等七个主要类别。

夏林清和游慧卿(1994)的工作价值观量表,将工作价值观分为六大结构因素:自我表达取向、利他取向、人群取向、社会认可取向、变化取向、外在报酬取向。

(三)职业价值观国外研究现状

职业价值观隶属于心理学范畴,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国外学者开始对职业价值观进行深入的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对职业价值观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在期间许多学者编制了职业价值观测量问卷进行研究。到五、六十年代其研究获得了一些结果,比较著名的是金兹伯格职业发展理论模型、霍兰德的自己也选择理论、赛皮尔的职业发展的自我概念理论。

在国外研究中,既有横向比较与也有纵向比较,既有定性比较也有定量比较,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罗森帕格对美国大学生进行的职业价值观调查和日本中田信男对日本大学生进行的“大学生所希望的职业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调查研究。此外,职业价值观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因此出现了许多关于职业价值观测量的量表,应用广泛的有霍兰德的职业爱好问卷,明尼达的职业兴趣量表和普赛尔编织的职业价值观量表。

(四)职业价值观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与国外相比发展比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是至今也有了不少理论成果。1990年楼静波在《当代青年职业价值观》中提到: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

因此,楼静波从“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和“择业因素中的个人色彩”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在择业与职业评价中最注重的是经济因素。1992年尹海法《专业意识在悄悄淡化》以理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演变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经济报酬依然是考虑的首要因素,但同时还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价值,但是其专业意识下降,没有把自己专业作为职业的首要因素。1995年龚慧香等人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中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中最看重是经济因素,但同时也注重自我发展、追求自我价值实现。2009年殷雷《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研究》与以前相比对大学生分类进行分析,按照性别、为工作与已工作、文科与理科三个维度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与九十年代调查结果一样,当代大学生最注重的还是经济条件,即“收入和福利条件”。

四、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点。一是国外关于职业价值观研究比较早,发展的比较成熟,研究的比较细;国内关于职业价值观研究发展发展较晚,研究内容比较概括。二是职业价值观研究关于大学生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中高职学生研究是最近几年才开始进行的,现在尚未成理论体系。因此,关于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研究,从而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龚贻洲,朱冰.(1993).中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J].青年探索,05:23-25+28.

[2]龚惠香,袁加勇,范钧.(1995)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4:67-73.

[3] 胡丹鸯,党浩.(2010).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基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 24:65-67.

[4]张渝. 职业价值观现状调查[J]. 教育与职业,2012,34:50-51.

作者简介:徐佳佳(1992-),女,天津市蓟州区人,天津传媒学院学生处助理,职称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价值观。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