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张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玲 ,.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 应用化学学报,2024.9. DOI:10.12721/ccn.2024.157504.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目标与理念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一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跨学科学习。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在新课改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化学原理,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改
DOI:10.12721/ccn.2024.157504
基金资助:

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同时,也应加大对实验教学资源的投入,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势

(一)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使得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鼓励积极参与到实验操作中,通过亲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化学原理。这种亲身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新课改提倡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步骤,自主探索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1]。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记忆。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实验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如水质检测、食品添加剂分析等。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们在实验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不断探索和改进,这种创新精神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客观性和创新性。通过实验,学生学会了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形成了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这种科学态度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术发展和职业生涯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行为

在学习中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能够进行自主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导者,加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其搭建良好的操作平台,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逐渐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2]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收集家里的生锈铁钉作为这节课的实验材料。在化学实验课堂中,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实验步骤:引导他们将生锈铁钉放入试管,并取适量的稀盐酸倒入试管,使铁钉上的铁锈逐渐地在试管中溶解,这时试管中的溶液变成了黄色,之后溶液又变为了绿色,这时记录下实验现象。在学生完成本次实验之后,我为学生展示了溶液成黄色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03+6HCl=2FeCl3+3H20,这是因为铁锈和稀盐酸反应,铁锈消失了,所以溶液呈黄色。在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试管中还有剩余的稀盐酸,会使黄色溶液产生气泡,逐渐变为绿色,反应的化学式为:Fe+2HCl=Fecl2+H2↑和Fe+2Fecl3=3Fecl2。试验完成后再让各小组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完成实验的笔记和电子报告,提交实验个人总结。这样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且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和动手实验,提高了独立完成实验的实践水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开始放手,让学生去实验中培养反思能力。

(二)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操作的每一个过程,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能力,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让学生在其中能感受到深厚的学习归属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举个例子: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将一些操作难度低和材料常见的实验作为学生的自主实验,如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介绍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时,介绍了无机化合物“碱”,然后介绍了“利用碱性制作书签”的实验,让学生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自主实验,帮助学生发现化学实验的奥妙。在学习“碱”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就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不同形状和不同种类的树叶,在课上组织同学们一起制作叶脉书签。课后,学生们积极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在上课的时候带来了很多种类的树叶。制作叶脉书签的原理其实很简单,第一步就是利用化学药剂对树叶进行化学处理,这样一来,树叶表面的叶肉细胞“慢慢褪去”,只剩下树叶的脉纹;第二步就是通过染色的环节制成各种颜色的书签。其中教师运用到的化学材料就是“碱”,“碱”本身具有腐蚀性,可以杀死叶子表面的叶肉细胞。这个实验制作过程简单,材料也很容易获得,学生通过自行准备材料就可以进行实验,然后通过独立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离不开教师的认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3]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亲历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使学生感觉到一些化学实验的生活性气息。化学思维培养是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重要工作,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源于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化学现象联系起来[4]

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化学中“常见的酸和碱”,给学生介绍酸、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柠檬酸,苹果酸,醋酸,它们有令人愉快,可口的酸味;皮蛋、肥皂、洗衣粉是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讲解之后,我还引导学生自行思考教师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它们分别都具有怎样的作用,有学生说,我知道“氯化钠”,它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教师的饮食离不开它;还有学生表示,我知道“碳酸”,在生产生活中被用于制作碳酸饮料;食用碱碳酸钠在烹饪中可以作为一种食品疏松剂和肉类嫩化剂。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还有很多,学生们的讨论也很热烈,接下来我就引导他们总结这些生活中常见酸和碱的差异与特点,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化学思维能力,还帮助他们养成了严谨、科学的化学态度和学习习惯。

结语:

总之,新课改对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将实验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同时促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发展[5]。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皮鹏皋.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 今天, 2021, 000(011):P.1-1.

[2] 陈丽涵.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2):0126-0127.

[3] 左建军. 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探究[J]. 世纪之星—高中版, 2021(12):2.

[4] 陈永万. 浅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 传奇故事:百家讲堂, 2021(7):1.

[5] 麦麦提江·阿曼塔依. 关于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 锋绘, 2020(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