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发展速度在加快,这其中离不开教育行业的鼎力支持。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教育,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才智,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服务,在教育模块当中高职教育成了人才输出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适应型人才的教育学校,同时也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作为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德育课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了解工作职场中的规则和管理,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需求条件。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现状
(一)思政教育枯燥无味
开展思政教育课程的本来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从高职院校相关课程的开展来看,教育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我们的思政教师对课本内容的解读还不够到位,对于书本中的精华,没有进行科学的阐述,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出勤率本来就不高,再加上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没有热情、学生没有学习动机,这样的课程如同嚼蜡,上课就无异于是在浪费学生和老师的时间。于是在高校内部一直有这样的呼声:思政课的意义不大,况且一周的时间之内只有一节课,不上课反而是节约时间的一种表现。目前这种情况,在行业内部还是比较常见的。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
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政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但是从课程的实施情况来看还不甚理想,在学校内部虽然有开设专门的课程,但是学生和教师对思政课的重视力度都不够,这门课程学起来随意性很大,而且思政课是属于开卷考试的课程,学生可能深感学不学思政关系不大,况且这不是自己的专业课程,怀揣这样的想法,思政课的逃课率就很高。一到思想政治课程的环节,就能发现偌大的教室里面,上课的学生寥寥无几,而授课教师也明显感觉到了学生的不重视,因此他们的上课激情被消磨了,原本精心准备的授课内容,可能会因为学生缺席的情况严重,优质的课件根本得不到展示的机会。
二、高职德育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创新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形式
要想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需要创新德育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等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德育课程设置上要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实践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职业素养教育在德育课程中的渗透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和生活来培养,例如,班级管理秩序、学生考勤、学生学习情况、班级卫生情况,这些工作教师不再进行参与,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能更好地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学校在举办活动时,教师要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团队合作,将工作利用协作完成,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找准自身定位,根据自身问题加以改正,同时也要善于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学校也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来为学生举行适应职场的校园活动,创新教学新形式,让学生亲自感受职场中的压力和规章制度。
(二)注重打造优质的教育团队
教育者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学生最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与我们的教师素养是直接相关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必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以团队的力量推动高职教育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校方面应该借用一切有利条件,给予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比如某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将职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进行融合,决心先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方面会定期为教师安排培训会议,会议上有专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方式进行解说,让授课教师学习优秀的方法,这对于他们的教育工作,是具有指导作用的。注重对师资力量的培养,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也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工作,从重视学生到看重教师的培养,这是一种新模式,教师提高自我修养,能够教授出一批更优秀的学生。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注重打造优质的教育团队,在推动学生获得成长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这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时,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微课程或者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突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职业素养教育,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合理利用和资源共享。高职院校要利用学校优秀德育骨干教师的师资力量,创建专业的职业素养培养课程,以网课或者微课堂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德育课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学习到职业素养的专业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也能丰富职业素养的教育内容,可以将更优质的职业素养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实现智慧教育。当今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所以作为德育教师不能仅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将课堂和网络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学习职业素养,以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
三、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发展至今,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将二者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相信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更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的弊端,是进行人才储备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张云霞.职业素养养成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2]巫云,刘海燕,师文静.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