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1、创新教育模式的现实需要
就高中阶段数学教育现状而言,传统数学教育存在明显弊端。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便是师生单独交流互动时间较少,且因为教师时间及精力有限,难以关注、照顾到每名学生,这也导致数学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运用,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交互途径,如微信群和QQ群等,所以,在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中融入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促进创新教育模式,促进师生有效交互,也可以推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2、开展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我国推行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与核心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从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向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推动学生群体综合发展。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由于其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局限,难以全面满足学生群体个性化需要。现如今,伴随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与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促使素质教育工作实现了普遍开展,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教育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开展个别化辅导以及合作式授课供给了丰富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教育内容通过语音和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切实调动学生群体视觉和听觉感官,进而深化其对于知识的印象,有效提升记忆与学习成效。
3、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高中数学课程教育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比如:伴随信息迅速增加,知识更新速度亦随之加快,社会要求授课教师与学生均要持续提升个体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伴随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师生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探究的主体,其自学能力也有所提升,而教师则在教育实践中饰演教学活动引导者,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知识自学以及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双方相互促进与交互。另外,在信息时代下,高中数学教育及学习空间也在不断扩大,数学知识教育和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和课堂中。所以,数学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要及时更新,持续吸收学科领域先进理论成果,推动数学教育内容与模式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1、营造浓厚氛围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思路规划和具体成长空间。教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参考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帮助。教师引发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重点思考,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和出发,通过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作为重要的指引和帮助,会从综合性方面分析和阐释的情况下,也让学生面对知识学习形成良好的指引和模式。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良好指引和帮助,让学生在形象和生动的数学知识画面下,拥有一定的冲击。这引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例如, 在实际开展“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空间的整体观念能力不是很强,这需要教师的指引。教师通过长方体和圆锥体,让学生以此作为学习案例的情况下,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现出三视图和直观图片。然后,以具体的信息标记模式,让学生明确的分析直观图和三视图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获得了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得以提高。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指导,让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支持[3]。然后,教师把学生分为知识竞赛小组,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完善。教师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现出数学竞赛题目,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抢答。学生在小组知识竞赛中会拥有十分清晰的学习方向,提高自身学习努力的水平之下,也会明确数学学习的真谛,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引发学生对所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认识和研究。
2、创设学习空间
学生跟随教师所提供的网络学习空间和模式,完成自主学习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记录和总结,从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入手,让学生知识学习得以检查和指引。教师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参与作业的完成。
例如,教师针对“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学生预习的时候,在没有观看微视频的条件下,教师就要对其引起关注,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然后,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内容,学生也可以拥有学习的明确作业和实际任务。高中数学教学中,会出现比较多的学困生,为学生提供观看视频机会的情况下,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参与课堂练习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合理功能,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当学生出现了学习难点的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给予一定的帮助。课堂练习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方面,学生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之下,也会跟随教师步伐,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具体结果进行记录,以大数据分析的清晰,实行针对性数学教学。最终,会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指引和空间,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和完善。
3、革新习题练习
相对于一般习题练习,利用信息技术来展示能够节约纸张,学生们看的题目都可以在多媒体等信息设备上展现,不用刻意买习题册来刷题,只需要准备做题的本子和草稿纸。同时教师在讲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时,也能通过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地布置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不用再专门打开习题册,节约了精力和时间。
例如,当教师讲授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线性规划和基本不等式”的相关内容时,就要注重习题练习。不等式的求解一般涉及比较复杂的计算,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解题技巧也比较少,多半比较注重学生的习题练习,熟能生巧也就是这个意思。教师就可以利用好信息技术,将习题和这一章节能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到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出一到两个习题让学生现场练习。然后随机抽人在黑板上来做,这样就会保证学生听课的效率,之后再在多媒体上揭晓正确的答案,教师再进行相关的讲解,对于学生学习本章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解方程、函数的方法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习题,让学生进行PK,看谁能把多媒体上的练习题做完,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以及积极性,课堂氛围也会变得很浓厚,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前几名表现出色的给予奖励,比如本子、笔之类的,奖励虽然不丰厚,却是对学生表现的一种认可,会提高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度,从而自身的数学水平也会不断提升,兴趣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对之后的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会很有帮助。
三、结语
在现代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成为了相当重要的一个趋势。而基于新课改的落实,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以信息化工具充分激发学生的动力,以信息化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充分促进师生互动。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现代教学对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建周.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探析[J]. 软件(电子版),2019(10):79.
[2] 赵伟丽.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融合[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