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
位林锋 段琼瑶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位林锋 段琼瑶,. 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 历史教学研究,2021.8. DOI:10.12721/ccn.2021.157588.
摘要:
历史学科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深厚文化素养的核心,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起点是教师科学制定历史教学目标和方案,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史料案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合作探究。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DOI:10.12721/ccn.2021.157588
基金资助: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策略,调动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全身心的投入下,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并为自身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应突破传统的偏重知识的传授和理解,以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为指导,将历史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第二,教学目标具有层次性。中学历史教学目标应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知识储备,科学划分层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教学目标具有阶段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贯性,教师应关注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发展,并将此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第四,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操作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科学选择和对教材教具的合理使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二、历史教学思考

(一)精选案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解读《课程标准》,有机结合教材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编写合适的案例。例如,在教学“新航路开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收集和展示新航路开辟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资料,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认识到虽然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要早半个世纪,但因为统治者的观念不同,中西方的航海活动对中国和西方的影响也不同,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扬中华国威,加强同其他国家的联系;而新航路开辟是为了从事商业活动,积累原始资本。教师选取不同时空背景下的相似历史事件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家国观念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

历史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因此每一件历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利用图片、故事、影视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索。例如,教师在讲解“新文化运动”相关历史的时候,可以借助其文化背景、社会现状等,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对这场文化运动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这一事件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图文结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向学生展示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现状,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层面,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与探讨,并在小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之后,就自己的观点进行积极的发言,通过汲取他人的优秀观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人们思想现状的了解与体会,对“新文化运动”的爆发原因、过程、结果、意义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三)精选历史问题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活动开展得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所设置探究问题的价值体现,首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要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最后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未来的综合发展。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精选探究问题,不仅要联系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确保所设置的探究问题具有其独特的探究价值,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依然以“新文化运动”的教学为例,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从背景、内容、意义等方面出发,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串联、分析和探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史料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来进行假设:如果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新文化运动者,针对“袁世凯复辟”“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的对联变化”等现象,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问题探究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对“新文化运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进行历史作业设计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为高中生设计个性化的历史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历史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以此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在作业中渗透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从课前作业、随堂作业、课后作业、单元作业四个方面入手。课前作业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过程。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要使全部学生都能完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随堂作业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少而精的随堂作业既能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做题和讨论的形式有效突破重难点,有效提升教学质量。课后作业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巩固,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应是教师认真剖析教材后,结合史料,注重实践,以小论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单元作业是学生提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思维导图为基础的单元作业能够让学生简单有效地掌握历史时空观念,在制图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巧用各种渠道,有效融合各种资源,开阔知识视野。

结束语: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任务和最终目标,而这仅靠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显然是不够的。为此,教师需要适时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探究活动,激活学生历史思维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敏,崔露涵.改革开放四十年小学德育课程的嬗变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9(09):33-39.

[2]吴萍.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机渗透研究[D].湖南大学,2018.

[3]朱俊博.小学德育中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