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覃日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覃日胜,.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 历史教学研究,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606.
摘要:
在教学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把构建高效的教学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运用多种创新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探索,让他们结合历史资料跨越时空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历史知识。通过对教学的改革和不断探索,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历史学习内容,他们在主动思考中获得深刻感受,使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1.157606
基金资助:

历史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因其较高的人文特性和综合特性而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点关注和推崇。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为了应对新时代学生发展的新情况,提倡通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策略。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当前高中历史教师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开展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研究之前,需要对当前的历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通过观察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不难发现,部分教师在进行历史授课时,通常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体验和实践部分的教学,而且没有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没有予以及时的指导和处理,导致学生所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进而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较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常常让学生感到厌倦和抵触,而且教师常将大量的试题练习作为训练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方法,这样的方式无法产生较高的效率,也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学习方法。

(二)学生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

在高考压力的驱使下,学生对历史学习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并且需要大量做题才能加深印象,提高考试成绩。这样的学习思想对培养自身历史核心素养造成一定影响和阻碍,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历史知识的深度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较为片面,也并没有从整体上对历史学习予以把握,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而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配合度不高,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无法有序开展和实现。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的三要素就是时间、人物和情节,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丧失了历史的灵魂,学生对于历史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学生无法感受到历史故事的真正内涵。因此,老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历史情景,让学生仿若沉浸其中,成为历史中的一个角色,承担着自己在历史中的义务和责任,从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清宫戏”的教学情景,选择几位位学生扮演乾隆皇帝、阿哥以及格格等,让学生仿若穿越时空,来到了繁荣昌盛的乾隆时代,并且引导让学生运用自己所知的清朝有关的事物,来体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色。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学生不仅过足了演员的瘾,而且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事件本质上来说是不可再现的,在教学历史知识时,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领悟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只靠分析教材内容是远远实现不了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播放当时的历史资料或历史纪录片,让学生在直观影像下进行学习,可以调动他们的思维活跃性,接触到与所学内容相关的丰富视频资料,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他们打破时空的限制,在情境下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经过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在生动的课堂中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例如,在教学《两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下对第一次鸦片战争产生兴趣,通过主动学习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以及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一步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构建高中历史“生命课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明确指出:“加深对历史以人为本、善特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要实现《纲要》所提倡的理念,我们的历史教学就要回归生活世界,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是植根于生活世界的。历史知识,上下几千年,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艺术,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历史课堂,就是要把看似凝固的历史从我们生活中,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中抽出,通过对这些活生生素材的感知,让过去.现在未来跨时空地演绎,让读史使人明智不再成为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学生对社会和他人有着自己的认识,教师备课时备足学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人手,对教学内容加工,把历史问题生活化.把生活经验历史化。如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自己家的衣食住行,比较历史和现在,学生自然会感受到现在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通过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既使遥不可及的历史贴近生活,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观察、调查、调查,释放“生活课堂”。观察、调查、调查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方式,也是研究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调查和调查,使学生能够接触、理解和了解社会,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情感得以应用和内化。培养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掌握和提高收集、处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老名人、烈士陵园等德育基地,让学生接触英雄,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植物园,开展“伙伴”活动,让学生观察动植物习性的生活状况,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增加课外知识和生活体验,感受宝贵的生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数据,了解和掌握他们周围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三)采取合作学习法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重要核心要求就是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中合作学习法就是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教学方法之一。历史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学生性格不同、学习情况也不同,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特长。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究式的问题:鸦片战争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小组成员共同研究交流、各抒其词,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并且上网查阅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解析以及相关视频,从而得出较为全面的答案答案。合作学习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也为学生解决其他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与质量。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创新观念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历史史料,设计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从多个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历史教学的改革,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他们能够借助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索,增强学习历史知识的时空观念,深刻领悟教材中的内容,结合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艳涛,孙鑫.基于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62-263.

[2]杜瑞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0(04):92.

[3]严立明.高中历史概念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20(07):53-5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