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们认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重“教”不重“学”。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大都采用是传统的讲授法,不运用思维导图,知识的呈现就缺乏逻辑性。学生被动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缺乏建立知识思维导图的意识,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缺乏知识的逻辑体系,就并不能够为学生保留观察、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也受不到训练。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是应用同时关注图与文字的方法,将每一级别主题的关系,采用层级图作为展现的工具,将关键的词汇、图像和颜色等生成具有连接性的关系。思维导图可以把人们的左脑和右脑搭建起桥梁,应用一定的思维规律,促进人们思维的均衡性发展,不断攫取人们潜藏在大脑中的力量。
三 教学与思维导图的关系
思维导图的作用可以从教学和学习两方面来理解。其可以促进学生完善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易混的历史知识点,来比较历史知识间的异同,这些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条理地学习历史知识。在学习中,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寻找历史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探寻和总结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和变化的历史规律,用客观的发展的视野看待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意义联系。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研究的内容和价值
1、实验对象:高一(1)班和高一(2)班这两个班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是平行班,学生知识素养、基础知识储备、学习的态度和韧性、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上没有太大的差异。授课教师一致,教学内容和难度完全一致,这样便于对比实验结论。高一(1)班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作为授课方式,高一(2)班采用传统讲授法作为教学方式。
2、实验过程:
3.1、教学目标:对比两个平行班利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情况。
教学过程:1班学生对思维导图及其绘制方法有初步的认识,选择课程的具体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比较过后得知学生把握课题知识点的状况。2班采用传统记笔记方式。
对比结果:两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可以抓住课堂教学基本的知识要点,围绕教师讲解的的重难点来记录课堂笔记。大多数1班的学生不仅可以完整、准确的把握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识记部分的内容。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对获得的历史知识进行加工,对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对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剖析,确定重难点的层次和分支,形成结构明朗、思维的清晰的思维导图。
3.2、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传授和整理知识,是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在实验班共同设计6个学习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内具体的参与状况如表1所示。根据表能够了解到,学生参与活动与请求展示的人数都持续扩大。由于各个小组活动的任务内容不同,要求的呈现方式也不同,各个小组在数据结果上存在一定差异,从表中所呈现的结果上看,随着任务的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学生的参与度不断上升,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教师在对比班2班同样设置一致的6个学习活动,全部参照1班的设计,分析表能够了解到,活动参与人数没有较大的变化,学生展示人数波动也不大,学生参与度和展示度与1班班相比,有明显的落差。但2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平平。这说明,作为新工具的思维导图在传统课堂的有效应用,为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提供了快捷、高质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让学生充分汲取课堂带来的知识的营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大大提高了。
对比结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谈到关于教育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时谈到,调整课程执行时尤为关注机械式记忆的情况,注重训练学生自主参与、勤勉实践、勇于探究的能力,训练学生查找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取得新知的能力、解题能力与交流和协作能力。
3.3、教学目标:采用课后作业效果对比,对比分析使用思维导图,是否可以让学生产生科学的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的重点。
这个环节我布置了相应的课后作业,以此反馈教学效果,两班作业内容基本相同,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选择题是验实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习效果的情况,材料分析题可以观察思维导图的总结、分析功能。两个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制定的作业评判标准也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
我对作业评判标准采用A、B、C、D等级评分标准,由于1班和2班的教学方式不同,评判标准上也有所差别。
1班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作业作答的水平一半学生思路清晰,学习发散比较强的思维导图,属于A等级。某些学生可以基本了解思维导图,属于B等级。没有应用思维导图的学生并不多。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设计明了的思维导图,这体现着学生已能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处理分析概括方面的学习问题,为解题找到突破口。
2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回答作业的水平主要是在B、C等级,接近半数的学生回答时相对清晰,可以有答题的重点,但不全面。做题清楚明了,答题条理清晰,答题关键点多的学生极少或缺乏关键点,不做题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不难看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欠佳,解题能力较差。
对比结论: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班在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效果显著强于应用思维导图学习的2班。作业答题水平结果显示,1班的知识记忆的效果明显高于2班的学生,,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构建综合性强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维。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结构,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历史的变化规律,还可以获得解题的基本策略,学习历史学科思想。
通过以上对比实验,观察到思维导图对于训练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放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其创造思维也在逐渐生成。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有一定的意义。
4、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价值
(1)激发历史思维力。思维导图是促进思维发展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应用它可以激发历史思维的活力,让历史思维的活动变得活跃。
(2)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逻辑知识架构。思维导图把每一个知识点之间通过有一定意义的连接线或符号连接,以构建一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全面的记忆历史事件,并构建历史事件的逻辑关联,学生在整合、分析的过程中,最后生成自身的逻辑知识体系。
(3)体现了学生认知的结果。思维导图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形象的图形结构,丰富的知识内涵,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是学生知识内化的结果,思维导图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直接、明了反映了学生的认知结果。
(4)体现了全脑学习理论模式。全脑学习合理、高效,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可以让学习者的左脑与右脑同时得到锻炼,学习者和知识联动,学习者和同学与自己的家长联动等等。学生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开启全脑思考型模式,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
(5)促进教学和学法指导。教师在课堂充分使用思维导图来反映课堂知识,能将不同的知识点按一定的逻辑建立联系,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促进教学的升华。
对历史知识维度的研究是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时间、空间关系进行了解进而探索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思维导图对大脑感知的启发、创造力思维的激发、把握图像的准确性、概念的视觉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达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有效运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