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核心素养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开发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了解不同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更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特征。然而,大多数历史教师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这很难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历史发展的过程有着非常清晰的脉络,学生很难回顾一段漫长历史的所有史实。但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科基础素养的角度,赋予学生学习领导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详细分析史实,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用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使学生深入了解所有历史知识,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但是,如果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从素养的角度出发,这个目标或许就能实现。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达到教学目标是一个不错的路径。
2.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塑造史观,构建学生历史学习的唯物史观
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念是学生看待历史问题、评价历史是非、形成历史结论的根本来源。只有在正确的史观指导下,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素养。历史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包含着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不同阶段、层次、国家的思维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正确理性的政治观点和历史发展观点思考问题、解释问题,提高历史教学的逻辑性和辩证性,保证历史教学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注意的是,史实常识的展现并非是独立的,具备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以历史的角度体验史实,有利于唯物史观素养的形成。例如对于“抗日战争”,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客观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辩证分析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既要看到其抗战中消极妥协的一面,也要看到其英勇抗战的一面等等。
2.2家国情怀:再现历史事件场景
教师鼓励学生走进历史场景,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以"抗日战争"为例,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然后让学生通过照片、电影、电视等进行视觉体验。学生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思考。因此,学生的心理感受加深,情感认同得到发展,对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起到积极作用。在西安事件的叙事过程中,让学生们意识到故事的发展离不开特定人物的选择,中国的发展与目前的关系密切,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能力。历史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因此,教师应重视情感教学的升华历史,在温情历史课堂中更新教学新方法。教师要以历史事件为基础,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积极参与历史演练,培养学生民族意识。
2.3史料实证:课堂任务探究
按照核心素养,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科学合理地提出问题或进行活动,确保这些学习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智力发展。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探索学习过程。例如,以《全球航路的开辟》为例,全班被分成六个研究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和解释。学生们花大量时间进行寻找资料,促进学生的历史探究,使他们能够从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解释历史,提高素养目标。
2.4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和抽象记忆的融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历史事件。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生更能清晰地看到学习的知识,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观念。在比较横向历史发展时,各种历史事件在给定的时间形成一个横截面,这个交叉点是构建横向历史发展的时间变化的中心点。例如在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教师应确定两次改革运动的第一事件。在时间表中,比较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发展进程、成就和影响、改革和变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将两国的改革运动与当时世界发展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分析改革运动的动力、情况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普遍意识和发展意识。
2.5呼唤理性,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历史解释是指根据历史资料和对历史的理解,以合理的方式分析和评价历史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客观、理性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区分史实和解释。不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评价历史的依据、材料、观念不同,往往导致对历史的不同解释。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客观性、辩证能力和成熟感,使学生在实践中与实践相结合,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生活,改变社会。
4结语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建设正在缓慢进行,发展历史领域的核心素养,不仅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方法,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历史,不断拓宽教学视野,转变教学观念,精简教学方法,积累学生学习经验。学生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塑造科学的基本素养,为历史的不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召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238.
[2]杨依.高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核心素养问题[J].文教资料,2018,(28).201-202.
[3]陈惠琴.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新课程下旬,2019(4):50.
[4]胡秀云.关于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