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文化的传承
贺英贤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贺英贤,.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文化的传承[J]. 历史教学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626.
摘要:
初中历史学科是培育青少年和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对于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准确把握历史文化之内涵,尽可能地规范历史文化教育内容,将历史教育和历史文化有机整合、有效渗透,确保教育教学成效,使青少年自主学习和发展历史文化,促进青少年在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承担起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
关键词: 初中历史历史文化传承引导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626
基金资助:

一、将历史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教学关键时期,学科核心素养是改革的重要举措,让学生有浓烈的家国情怀。学生内心只要是具备了家国情怀,就会从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来理解历史知识,更加深刻的了解历史文化,拓展知识范围,从而可以强化民族精神,主要捍卫民族尊严。此时要注意,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是相辅相成的,只要把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文化,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内涵。

2、历史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

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初中学习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学习历史为契机,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让学生具备仁爱、谦虚、开拓与进取的精神,这些都是历史文化的精髓。因此,历史文化是历史精神的支撑,教师应该利用历史教学作为工具,内心真正的感受到安宁,还能够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增强自信。

历史是人文教学体系的关键学科,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教师应该从历史学角度出发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文化知识,具备较高的民族自信心,也能够投身于国家建设中。在教学阶段,学生也会在掌握一定知识后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历史素材更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持续改进,不断的完善自己。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引导路径

1、结合历史人物

课堂,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阵地,更是教师渗透历史文化的主要平台。每一个版本的历史教材中,都有极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其中不乏历史人物。教师在渗透历史文化的过程中,要关注历史人物身上的文化价值。借助历史人物及相关事迹,做好历史文化的输出。结合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做人物相关内容拓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也能拓展其历史学习思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获得历史文化上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与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学习《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了解乐府和乐府诗。学习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相关内容。在此节教学内容中,司马迁是一位十分重要的历史人物。《史记》的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司马迁与史记之间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历史学习态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其文笔生动,体力完备。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学家所效法。教师可以在讲解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客观因素相关历史知识时,利用司马迁这一人物传递历史文化。在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了全新的发展,这对司马迁写成史记十分重要。其次,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耳濡目染的成长历程,为其成为史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完成《史记》,则是司马迁坚韧意志品质的一种体现。在写《史记》的过程中,司马迁忍辱负重几十年,通过努力完成了《史记》一书。利用这样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成就大事需不拘小节,忍辱负重。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成才意识的形成和顽强意志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用历史人物传递精神内涵,让历史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在当代初中学生身上得以传扬,是渗透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与目标。

2、结合历史文物

历史文物,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在渗透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文化内涵丰富、栩栩如生的文物,调动学生的文化学习热情。传统文物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使用,能够提高学习内容的直观性,给学生视觉感受,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历史文化,并理解与应用。初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像青铜器、秦始皇陵兵马俑,都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历史文物。而这些历史文物所代表的历史进步和文化发展,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秦兵马俑,是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代表作。结合课本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发现秦兵马俑的发掘过程,了解秦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分析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时期雕塑艺术发展的程度以及秦始皇时代的兵马力量。教师可以将秦兵马俑文物相关图片,整理在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多媒体的整体展示和细节展示,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精美之处。也可以通过纪录片的播放,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发掘过程。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临潼县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质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所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加之纪录片中会有大量的数据出现,像“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这样的介绍,让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成就更加震撼,给学生心灵上的冲击。用文物组织历史教学,促进当代初中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艺术工作者的辛勤劳作,有助于学生民族自豪感的产生,也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3、结合历史故事

对于历史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说,整本历史书就像故事书一样。历史课本中有丰富的历史故事素材,教师要积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在课堂中加以拓展,渗透历史文化。

例如,在讲解有关于春秋战国历史史实时,教师可以将《吕氏春秋》中“楚庄王伐陈”的故事讲给学生。“楚庄王想讨伐成果,先派人一探究竟。探子回报,陈国城墙建得很高,护城河挖的很深,又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国家看起来十分安稳,不宜讨伐。楚庄王而不这么认为,陈国看来很小,却积蓄了很多粮食,则证明老百姓赋税很重。城墙建得高和沟挖得深,则证明其过度使用民力。这样的国家君主一定得不到百姓的拥护,陈国完全可以讨伐。于是楚庄王果断出兵讨伐,并轻而易举灭了陈国”这样的历史故事,向学生展示了楚庄王的智慧,其中涉及到的百姓民生问题,与当代社会密切相关。让学生反观历史事实,从故事中发现当代社会的文明稳定,有助于学生认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让学生以史为鉴,发现历史魅力像在讲解“贞观之治”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唐太宗选贤任能的故事。唐太宗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能够从各个阶层搜罗诸多杰出人才,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在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除了选贤任能,知人善任外,唐太宗还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等人。利用具有正能量的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优秀品质自古都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找到榜样,有利于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能让历史知识更具吸引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学科内容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和丰富的文化情怀,教师要以初中历史教材为载体,挖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作为历史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丰富历史文化知识,达到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步丰收。

参考文献:

[1] 周胜青. 追溯历史传承文化 ——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J]. 新课程·下旬,2019(12):311.

[2] 李小平. 智慧与文化的传承-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 电子乐园,2018(2):015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