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罗振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振关,.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J]. 历史教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638.
摘要:
历史学科的内容在初中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方面具有显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部分学生虽对于历史典故有浓厚的兴趣,却难以在历史课堂上集中注意力。面对此局面,以新颖、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内容的兴趣,增加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已成为现阶段历史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微课作为一种拓展式、点拨型的教学方式,其能够通过新颖独特的导入方式、详略得当的重点聚焦、清晰明了的难点阐释以及生动有趣的拓展活动,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全面性,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 微课初中历史运用
DOI:10.12721/ccn.2022.157638
基金资助: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迎合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微课,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一、微课的优势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走神”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不够有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把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呢?微课可以把历史知识很好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像读故事一样学历史,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微课特别适用于知识点比较琐碎的历史板块,它能够突出主题,而且不会花费太多的教学时间,能够在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内完成教学,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还能够突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快速厘清知识结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

(一)将微课运用到课前预习环节之中

初中历史知识是比较繁杂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学生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有效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借助微课,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事实证明,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缩短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学习当堂课的知识。然而,初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具备良好的自学意识的,也很少能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如果借助微课,让学生以观看微视频的方式进行自主预习,比学生自主翻阅教材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的预习热情能够明显增加,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 “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促使学生自行观看,从而实现自主预习。其中会显示一张《秦朝形势图》,学生可以仔细观察这张图,指出秦的疆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历史信息获取能力。这个预习微视频主要是围绕秦灭六国的原因进行制作的,通过学生对微视频的反复观看,能够基本上说出几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出了经济方面的原因,有的学生说出了个人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是人心所向,人民经常受到战火的牵连,渴望和平,希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从秦国的角度看,可以发现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接着,微视频中再展示秦灭六国的示意图,从而促使学生了解六国覆灭的顺序。经过这样的教学,微课的优势十分突出,促使学生自然而然观看微视频,并针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利用微课进行历史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比较零散、细碎,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加上心理、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微课视频时长较短,能够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讲解完知识。同时,微课可以将零散、细碎的历史知识系统整合,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探究。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上下一心,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景象。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革命意义,珍惜革命成果,树立崇高的理想,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中。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历史遗迹,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激发爱国情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难以实现历史学习成绩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抓不住学习重点。如何才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相信微课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认识和理解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在微视频中重点突出这部分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能力的增强。

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 “三国鼎立”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影像资料,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吸引学生的目光,动态的画面,熊熊的烈火,将火烧赤壁的场景展示在学生眼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如这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战争结果是什么、曹操为何会落败。带着疑问,教师展示图片,第一张图片是《官渡之战示意图》,第二张图片是《赤壁之战示意图》,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基本了解了两场战争的历史作用,并且能够自主总结问题。然而,对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学生难以通过现象抓住本质,将其总结出来。此时,教师便利用微课,将三国鼎立的过程进行展示,尤其注重时间线,将魏蜀吴的建立者和都城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梳理这部分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将互联网中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将文字、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结合在一起,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清晰,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目前,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合到历史教学之中,已经越来越普遍,它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综合能力,让学生对与历史相关的各种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记忆,同时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蒋立娟.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21(17):67-68.

[2]徐文祥.基于微课辅助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33-34.

[3]王健.关于合理应用微课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20(88):149-15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