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针灸推拿调节心理疾病的作用
杨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杨沛,. 浅议针灸推拿调节心理疾病的作用[J]. 当代中医药,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031.
摘要:
祖国医学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至今依旧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在如今的社会当中,祖国依旧发挥着他的重要作用,如同一颗灿烂的明珠闪闪发光。在漫长的发展中,中医的对华夏民族的繁衍生息,具有杰出的贡献。在当下时代中,中医事业愈发受到关注。在中医体系当中,针灸是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全体中医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究,随着研究的推进,中医医疗技术也得到了程度的提升。针灸推拿的治疗方式,在调节心理疾病方面,也展现了他的独到的功效。
关键词: 中医针灸心理疾病
DOI:10.12721/ccn.2021.157031
基金资助:

针灸疗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传承千年,至今仍闪闪发光,未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中医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在与疾病作斗争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医疗方法,中医思想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在针灸推拿疗法中,不仅仅是针对身体的治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医学心理学内容。在中医治疗体系当中,通过深入研究“针灸心理学”,通过针灸的方法疏导心理问题,提高针灸疗效,这在当下的社会当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针灸治疗与心理之前,有着切实的关联。常人在清醒状态下其感官以及一切的精神活动,都有规律的发展变化。人是有理智的生物,其心理活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大脑控制。人的感官会视觉、听觉所蒙蔽。就疼痛这种感觉而言,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视觉、听觉或触觉的影响。对于这种现象,古代的医学家早有过深刻的探讨,《千金方》中就有关于心理调剂的论述,其中“安神定志”指的就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患者克服不正常的心理,以便后续的医治。心理问题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即便是在西医体系中,在护理中也有心理护理这一项内容。[1]

一、浅议针灸推拿对心理问题的调节应用

《灵枢·本神》中提到“两精相搏谓之神”。在这思想理念中认为生命体诞生时,神与生命体是同时产生。在关于针灸推拿治疗疾病中,对此也多由阐述。在相关的中医学理论书籍当中,多次提及强调了针灸治疗中,“治神”是其中的关键。由此可见,在针灸治疗当中,并不是仅仅针对身体的调理,对于精神调摄也十分重视。选如今关于心理调解中,大多数医生在进行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是,选择的方式是通过和患者进行交流的方式,平复患者的心态,在用针灸推拿等方式,平和患者内心波动方面应用甚少,探求病症的心理性根源更是寥寥无几。对于心理问题的患者而言,直接求诉于医生往往难以得到帮助,在医院条件等种种限制下,往往只能采用简单的劝慰。然而劝慰的方式,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更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导致医生在面对心理疾病的病人时,没有“允许”的手段实行治疗,因此导致病症迁延不愈,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患者的治疗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湮没了屮医针灸推拿调理心理的能力。[2]

二、针灸推拿形神同治之理论基础

神指的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在此之中包括思维、意识、灵感等。与之对立的是形,指的是人的身体。在心理治疗当中,神也涵盖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在相关的中医典籍当中,明确的提出了,神化生于形,以及神对形的依赖。人在日常活动当中,与外界事物相适应的阶段,需要神来调节。正所谓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主。这一理念已经在针灸界中形成共识。在中医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这一思想占据着导向的作用,“形神共治”是治疗时的基本原则。但凡在中医治疗当中,都渗透这种思想。针灸治疗必定包含调神、摄神研究针灸治人之理。在实践治疗中,通过结合人的心理变化,在治疗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形神相互态势,只有如此在治疗的过程中,才能确有神助。这一理念与如今中药药性相合。在古人遣药组方时,不是仅仅是针对药理,还会将药物的生长环境等自然属性考虑在内。并且在此之中寻找治病机理。在处方之中,药物并不是屈指可数的功效性味。因此在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时,针灸治疗的功效是由其特点决定的。针灸治疗必然涉及到调神、摄神,而这一过程就是对心理进行调节治疗的过程。在针灸治疗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进行身体治疗,其中调神摄神是贯穿于全过程的。在推拿当中,与针灸之间有很大的相通之处,都是结合人体穴位基础上开展的调理。在推中,例如内关穴,里三足穴等,都具有调理情绪的功能,有助于排解心中郁结。针对具体学位,结合中医按摩手法,能有效地实现对精神调节的作用。[3]

三、针灸形神同治应用之浅见

在针灸治疗的目标不是皮肉筋骨,是通过针刺的方式,对人体神气或气机进行调理,面向对象是脏腑经络中游行出入的神气或气机,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人体的调理,气顺则血脉和畅,最终实现形神兼调,阴阳和调的功效。因此在中医诊疗当中,患者的性格提醒等,都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在诊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差异,确定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案。在实行治疗的环节中,医生不是简单的施针,而是要发挥主导作用的。通过调整自身的变化,以自身的气机活动,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进行调动,通过自身对患者产生正面的影响,实现对患者气血运行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在治疗时,尽量选择独立安静的空间,通过肢体语言等,对患者进行引导。在治疗后,调养的环节十分重要。在此通过融合治未病的思想,让患者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实现情志调节,让患者能自主改善生活习惯,最终达到治愈康复的效果。[4]

四、结束语

在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中,《内经》从治病机理开始,对针灸治疗在心理问题的治疗中,全方面的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角度上来看,医患之间相互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作用。在中医体系当中,古人不断强调心理因素的重要影响,这并不是子乌须有,而是在实践治疗当中的客观需要。对于高明的中医而言,在治疗中形神共调,紧紧抓住病人的心理活动,将治神,凋神,守神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同步实现躯体治疗与精神治疗的双重目标。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不是仅限于对患者的状态进行观察。

参考文献

[1]叶阳舸,李兆健.试述禅在中医心理治疗中的运用[J].中医文献杂志,2020,38(03):81-84.

[2]邹小娟.论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及特点[J].光明中医,2011,26(01):7-9.

[3]崔志义,王磊,崔健,张焰.论中医心理治疗[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03):49-50.

[4]杨倩.中医心理治疗的行为疗法初探[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03):189-1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