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策略的探究
高志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志敏,. 基于大单元教学的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策略的探究[J]. 物理进展,2024.2. DOI:10.12721/ccn.2024.157348.
摘要:
物理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不管是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在生活中所使用的知识,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习好物理学就成为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课题。然而,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并对高中物理的长期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改革已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 核心素养大单元高中物理重构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348
基金资助:

一、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作用

(一)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而进行详细讲解。由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感不强,所以无法发现物理学习的魅力,无法对其产生兴趣,且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不高,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及质量受到了影响。大单元教学做到了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有效拓展,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既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现知识的魅力,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

(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可以使得学生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体来说,学生如果能够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便会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哪怕遇到了问题及困难,也会尝试去解决,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了解,也可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大单元教学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借助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也能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有效分析及研究,可以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这种积极反馈下,学生可以发现高中物理学习的魅力及乐趣,对其产生更大兴趣。

(三)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容易对物理课程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是因为其太过抽象了,而且涉及了很多实践操作的内容,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快速有效地理解知识。而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形成逻辑思维,基于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探究及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与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深入互动,可以在不断探究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及掌握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基于大单元教学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的策略

(一)设计学情指导,融人培养要求

为保证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模式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发挥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的同时,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任务的排布,在教学中层层递进层层深人打通学生的思维环节,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打好基础。为此教师在设计“学习设计与指导”的过程中,需要从教材内容人手,结合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理解难度,布置课时任务和学习目标。以“相互作用”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设计“学习设计与指导”,并指导制定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框架。

首先,分析具体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力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和二力平衡等物理知识,为避免出现知识衔接不畅,在物理知识理解难度较大的情况。教师必须梳理高中物理教材内容,对比分析教学知识点内容的差异性和共同点,完善“学习设计与指导”。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相似性,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更加复杂。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体系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共点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等知识内容。为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教师将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置于起始课时,在起始课时中以“生活中力的运用”为主题设置知识内容,从分析力的性质人手逐渐引人力的作用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打好基础。

其次,结合学情确定教学方式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中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较强,希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知识的用途与内涵,渴望利用所学知识指导社会活动,而弹力、重力、摩擦力等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任务主要是了解弹力、重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与决定力的大小的关键性因素等知识,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实验式的教学方法最为直观且知识印象最为深刻,因此确定以实验式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力的特点。

(二)任务匹配活动,践行培养目标

大单元教学模式中高中物理知识被分为多个课时任务,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时任务教学内容的差异性设置差异化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结合核心素养内容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活动中实现学生核心索养的针对性,为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学习打好基础。高中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知识的实践性特征,合理运用情境创设、实验验证、分组讨论、问题互动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以“抛体运动”为例,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中,匀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行星运动共同组成了物体运动主题知识框架,在开始学习“抛体运动"相关知识内容之前,已经完成了“匀速直线运动”单元知识的讲解,为此教师在设计单元课时任务时可将“匀速直线运动”相关内容引人课时任务,结合任务内容针对性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设置课时任务目标:对比抛体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差异,了解抛体运动的特征、条件、速度.方向。教师结合课时任务目标设计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物体做抛体运动的视频,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视频内容展开讨论活动,在讨论中深化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三、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应该有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主动将物理理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转变重结果的错误观念,采取大单元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合作共赢的团体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设计,打造一个有活力的高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田久彬.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47):128,130.

[2]李冬俊,方林,陶士金.刍议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J].湖南高中物理,2020(3):32-33,75.

[3]冯爽.指向核心素养的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2020,42(7):15-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