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顾秀英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顾秀英 ,. 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J]. 历史教学研究,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820.
摘要:
伴随新课改的提出与持续落实,初中历史德育教学亟待创新与优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德育渗透,有利于将教学的关注点转移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历史德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820
基金资助:

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我国著名教育家任吉曾说:如果学生不认真学习历史,就无法成为合格的公民。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德育思想,就会缺少立身之本,缺少做事之本。这间接肯定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也肯定了德育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促进道德品质提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最大的价值就是助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重视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并从意识层面重视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性较强,内心多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是敬仰的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点,以历史人物或情节为线索,展开深入探究。中学生既会对历史人物产生感性认知,也会将优秀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由此一来,可以实现历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有更全面的认知。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德育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及教师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课堂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还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多项能力。以初中历史课堂为载体开展德育,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的同时,让其更深层次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产生独到的见解,强化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扎根教材,落实德育

教材蕴含大量适合德育教学的基本元素,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德育教学的渗透优化,教师应首先从历史教材入手,深入研究历史教材内容,发掘所有德育元素以落实教学应用。例如,根据“五四运动”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掘五四运动中饱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从多维度如历史地位、思想层次、精神内核等方面完成历史认知与辩证,在直述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全面贯穿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素质,榜样引领德育

教师的引领相对课堂知识传播来说更具有“人性”与“活力”。因此,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德育教学的渗透优化,教师应关注自身道德素质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培养与提升,保障这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工作的关键要素。首先,教师应端正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态度,规范并约束自身的道德行为,充分发挥榜样作用的积极影响,身体力行地给予学生正面积极的道德影响,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美好的理想信念,最终达到言传身教的德育教学效果。而后,教师应关注专业教学素质的提升,针对历史学科所涉及的跨学科内容、德育教学内容等完成自我学习,促使自身具备扎实的德育教学理论基础,从而灵活发掘历史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深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德育实效

情境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沉浸式的体验感悟之境,能积极影响并深化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因此,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德育教学的渗透优化,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实际德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例如,根据“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吸引学生注意、优化学生体验的历史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以视频开始营造山河破碎的苍凉之景,一眼望去尽是荒凉,突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大唐乱世,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后,教师可以借助声觉刺激、视觉反差等方式,突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思家之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对比和平时代的生活,深化学生对和平生活的珍惜之情,提高德育实效。

(四)多开展德育活动,在实践中渗透

以史为鉴是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铭记历史,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为热爱这个国家而做出努力,并付诸实际行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围绕国家纪念日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通过亲身感悟加强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完成德育的渗透。

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教学内容,为了在历史课堂中合理渗透德育,教师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灵活设计德育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设计德育活动,如集体活动、竞赛、仪式等。在这类德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以及对先烈的敬仰。如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师可以模仿“国庆阅兵”,开展班级阅兵仪式,让学生通过学习站军姿、踢正步等,体验军人的辛苦,并搜集历年阅兵仪式中亮相的新型武器,以便更真切地看到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和进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安全感。与此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引入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时间轴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的历程。通过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们伟大的祖国从此告别屈辱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迈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进而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发展中的一分子,是国家的主人,应该把握受教育的机会,好好学习,立志报效祖国。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德育教学渗透优化,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德育在初中历史学科渗透的效率与质量,最终落实德育与智育的双重飞跃发展,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亚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J].清风,2021(16):38.

[2]俞修贤.摭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21(21):88-89.

[3]张大龙.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学周刊,2021(15):111-1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