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渗透
何马扣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何马扣,. 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渗透[J]. 历史教学研究,2023.3. DOI:10.12721/ccn.2023.157821.
摘要: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于国家、人民所表现出的深厚情感以及强烈认同感。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在进行历史知识传授的同时,亦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在家国情怀方面取得收获,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对教育和国家负责。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时,应当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基于客观性、趣味性与可行性等原则,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从而使本项工作不致沦为一句空谈,而是要切实深入学生内心,使之因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历史知识的感悟而受到启发。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DOI:10.12721/ccn.2023.157821
基金资助:

引言

教育部门曾在会议中明确提出,在当今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传承我国的红色基因。由此可见,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提升对于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重视,不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核心基础。对此,我国教育部门也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不断优化整改,增添大量家国情怀元素,通过这些元素的加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初中学生去感受我国先辈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历史家国教育,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在初中历史教学期间,各项内容的熏陶,将使学生加强对于我国深厚历史积淀的理解,像礼仪、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讲解,均可让学生在形成系统化历史思维的同时,体会到伟大祖国在过去所经历的光荣与苦难。与此同时,这些内容也会使学生意识到,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并形成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精华,这可以说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必要做法。而了解历史与增强自信的同时,家国情怀意识便可自然得到建立。

(二)有利于学生培养史观、形成责任意识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各项内容的讲解,以及其中所涉及思想观念的自然渗透,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使自身拥有同国家发展同步的责任意识。事实上,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均包含历史观与责任意识培养的渗透点,找准这些渗透点,服务于学生认知发展,正是本学科所具有的家国情怀培养突出价值。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一)深挖教材内涵

通过深挖教材教学内涵,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若想有效融入家国情怀,突出的问题在于学生有时难以对历史事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究其原因,历史事件年代悠远,历史背景同现实社会环境有较大差异等。为此,教师不能只以简单化的语言对历史事件进行概括,而是要以教材为中心,深挖其内涵,从细节着眼,力争给学生创设更为真实、更易接受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感受人物情感及追求,体会历史事件脉络及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教材中发现、理解知识点,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的多种内涵。例如,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对教材中的新文化运动背景进行深挖,以便在背景中寻找家国情怀教育元素。教师首先可以从网络中搜寻相关资料,并使之与教材相结合,对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这将使学生意识到当时人民的生活环境,帮助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让其了解到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价值。其次,教师可深入挖掘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这两个领袖人物的有关事迹,和学生共同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还有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分别做出的贡献,使学生知晓:正是因为他们,还有无数矢志进取的有志之士,才有祖国的希望、人民的未来。第三,对于深挖教材内涵,教师还应注意使学生沉浸于浓厚爱国氛围当中的必要性,这将保证学生发自肺腑地敬仰先辈,形成向先辈学习的思想,有利于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度激发。像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感动人心的历史故事引入进来,并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框架,结合自身感受,对运动中的故事进行细节补充描述。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将课堂氛围发挥到极致,教材中的粗略内容将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引领学生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二)重视问题引导

借助问题引导的形式,同样可让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充分培养。在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思路下,时常会以问题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获得有效反馈,了解未来课堂教学应当在哪些方面加以改进。未来,这一问题检验做法仍要继续,而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发现问题的另一种功能,即它可引发学生循着科学思路,完成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与分析,从而有效探索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一面完成历史内容认知,一面发展历史学科素养。为此,教师可主动探索问题与家国情怀培养方面的关联,主动从问题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思维启发的机会,让其以问题为线索,完成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层次理解与认知。例如当教学至三大改造内容时,教师便可要求学生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自觉接受家国情怀各项内涵的熏陶。本次教学中,涉及三大改造的形势、政策、本质、意义等多项内容。教学伊始,教师可直接给出问题:三大改造重点指哪些方面?进行三大改造的原因是什么?等等,这将让学生形成对有关理论知识展开探索的意识,而接下来“三大改造的意义”等问题,则可以使学生因为历史事件价值的思考,形成对适应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认可观点。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一方面是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一项根本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使学生得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的主要路径。考虑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潜在价值,教师需要结合学情,利用针对性更强的理论教学改革和活动教学创新策略,使学生置于优质学习情境之中,接受整合后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洗礼。本文所论及的挖掘教材内涵、重视问题引导等内容,真正通过历史教学塑造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与乡土观念,使之在“家国情怀”方面拥有更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晓飞.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1(25):161-162.

[2]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76+80.

[3]王卫华.简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渗透[J].安徽教育科研,2018(05):14-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