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
资源整合平台还有待完善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获取语文教学资源的方法,主要还是借助互联网进行关键词搜索,这样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内容筛选,束缚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需要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现有的小学语文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尚未完全实现它的资源整合作用,导致实际教学脱离了优秀的平台资源支持,局限了教师的教学思想,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优秀教学资源的匹配。能够让小学教师迅速获得优秀的教学资源是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的目标。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建设优质的小学语文互联网教学平台。小学生往往精力旺盛,但精力不集中,极易被干扰,不听从教师安排,自主意识强,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在进行信息化学习过程中自控能力弱,这会导致不良的结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小学生自控能力不足这一问题,部分教师担心信息化教学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对信息技术的接触和使用,以期减少信息技术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课程创新
(一)教师应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教师的自身素养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可见将信息化技术融入语文教学过程,需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使其能够熟练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通过生动美丽的图片、具有感染力的动画以及现代的虚拟现实技术(AR)混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力,使之懂得课文中体现的各种道理。利用炫彩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来自主学习小学的诗词、古文以及优秀文章。
(三)建设小学语文互联网教
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延续,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符合小学生成长及学习规律。因此,要想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需要建设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完善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实现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互联网教学资源平台,各地的小学语文教师可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交流,达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环节的有效融合。特别是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充实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拓展教学途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为了实现高效、创新、生动、优质的课堂教学活动,还要对不同平台上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利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将分层教学方法实施到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过程
分层教学法可分为教学的分层、学生的分层、评价的分层。通过采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信息化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合理进行教学活动。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代化诉求,教师可以按照对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五)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小学信息化教学过程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AR)在各领域中不断被应用,是利用信息通讯设备模拟产生三维虚拟环境,可以提供给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并能够及时、无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通过各种人机交互设备实现交互。因此,将此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中,顺应学生的求知期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可促进先进教学模式的发展,符合小学教育要求。
(六)结合教材进行互动教学
有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以板书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不灵活。传统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较为死板,学生对教学过程提不起兴趣,教学环节相对枯燥,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结合信息技术教学设置互动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进入语文教学课堂,通过信息技术开展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基础的情景感知,将语文知识用更为直观、形象的手段反映出来,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
(七)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传统教师“填鸭式”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佳。依据小学生的启蒙、好动的特征,将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方法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新颖的形式和题材培养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八)让语文知识变成生动的画面
通过现代多媒体、虚拟技术等多种信息手段,将一些理论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形象。信息化教学便于记忆、加深理解,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应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人机交互设备实施教学,促使学生感悟语文知识,体会语文知识内涵。近年来,国家提出对中小学施行“双减”政策,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响应号召,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使知识更便于理解,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与学生交互的优质环境,将语文知识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思想。同时,小学语文作为人文性和趣味性很强的课程,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
总之,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符合当代信息化教学发展需求。信息技术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拓展教学途径,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负担。同时,信息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树立和培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贾根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4):29.
[2]胡丹丹.与“子”牵手共舞——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尝试[J].才智,2020(11):90.
[3]王立萍.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研究 [J].中国新通信,2022,24(6): 167-169.
[4]蔡清华.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融合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2(2):166-168.
[5]娄晖.浅析“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新作文,2022(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