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历史学习对中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背诵过于乏味,这样的课程特点使教师在实际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和创新,才能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历史学习水平。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必要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初步将引导学生学会依靠可信的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料的主要类型。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问题,学会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初步学会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史实与解释,能够客观叙述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理解和辨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运用策略
(一)合理选择史料素材
在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应对教学中所使用的史料素材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选择出适合班级教学的史料素材,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只有以史料素材为依托,并在开展历史教学的活动中凸显其主题,才能使史料素材在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远古的传说”一课前需进行教学规划,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中包含较多的神话色彩这一点。教师需要以三维目标作为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华夏一族的历史以及形成,了解炎帝、皇帝所做出的贡献,如翻土农具的制作与运用、粮食的种植、炊具的制造、尝百草、纺织的发明等。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史料素材,如历史文物图文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段历史,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将教科书与史料素材进行结合阅读,并梳理、归纳其中的有效信息,从而主动参与到历史的学习中去。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应用史料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向学生传授史料收集的方法比直接灌输史料实证更为重要。史料对于历史教材的辅助作用是教辅书籍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讲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司马迁的《史记》,了解汉武帝的相关事迹,即汉武帝是第一个兴办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以应用史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汉武帝如何巩固大一统王朝及其主要功绩等,可以帮助学生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建立更加全面的了解。
(三)引导学生开展史料研习
学生学习历史不是简单的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自己对相关史实的了解以及运用有价值可信的史料来判名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认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考虑如何构建,且以史料研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运用史料,解释历史,在运用史料上,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明确运用史料的目的而选择典型,可信,有价值,有说服力的史料。考虑史料反映的立场观点。二是所选史料要包含与学习有关的关键信息,是考虑学生对史料的理解水平,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史料的障碍。三是考虑如何根据史料的运用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在组织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形成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论证,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分析历史间的联系,有根有据的评述事实。
实例:在身边发现历史
在每个学生身边都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和信息,如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街道、建筑、家中的老照片或老物件以及亲历者的回忆等。本主题的设计出发点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出发,搜寻其反映的历史,拉近学生生活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发展历史思维。
1.目标
在搜寻身边历史的过程当中,体会中华文明的伟力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任务
综合运用地理道德法制,语文艺术等知识搜集整理身边不同时期存留下来的物品和亲历者的回忆,探究其历史背景,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生活状况及变化。
3.方法
通过物品搜集,资料编排,汇编装帧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例如,可以结合文字记载和亲历者的口述搜集,曾经使用过的票证(粮票、布票、棉花票、工业卷、粮本、油票,副食本等。按时间地区专题进行分类整理,汇编识别图中的历史信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的发展下,将会出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中学阶段的历史教师,应重视自身史料实证的分析能力,进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史料实证教学培养。
参考文献:
[1]潘映东.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20(A4):151-152.
[2]尤小琴.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