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
刘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杰,. 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1.6. DOI:10.12721/ccn.2021.157057.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经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新形成的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智慧的宝贵财富。在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东西方文化思想碰撞交流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基于此,文章试着论述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旨在使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出具有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7
基金资助:

在高校的众多科目中,语文课是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能将其尽可能深入地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对于高校学生人文素养、正确“三观”的培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试着阐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与融入策略。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内核就是家国情怀和忧患意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中华儿女五千年团结奋进的奋斗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莘莘学子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大环境下看清真相,强化民族自我认同感和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能促使传统文化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让大学生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长盛不衰的根源,特别在当今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大学生看清是非,区别优劣,懂得取舍,树立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发挥大学语文课堂的载体功能,引导大学生用辩证眼光理性客观看待问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大局观、是非观,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同时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忧患意识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使其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另一方面也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二、大学语文教学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可以在课外活动或者各大晚会中加入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如在参加节目和晚会时,可以请语文教师帮学生挑选与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随着优雅而古典的音乐翩翩起舞,使学生直接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汉字,虽然字体在不断演变,但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却被继承了下来,高校可以试着举办书法比赛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选出心中书法比较好的作品。其他同学通过参与活动也能对书法产生亲切感,并有进一步了解的意向[2]。高校也可以举办与文化相关的抢答比赛或者书面形式的比赛等等,学生通过参与此类比赛,既可以把语文课上掌握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也可以带动身边人更好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有广播站,广播站在筛选广播内容时除了广播新闻,还可以适当加入文化的内容。高校也有官方的网站,可以请语文教师在网站上放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篇目、音视频和音乐等。通过举办与文化相关的比赛和宣传,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使学生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不是遥不可及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并需要我们去继承和践行。

(二)增加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在预习、教学、复习等环节中教材都有着重要应用,倘若能够使用蕴含有丰富传统文化元素的语文教材,那么大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将会更加紧密。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大学生的文化基础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中应包含有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诗词作家的文学作品,能够体现出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用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来感染学生,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独特个性,促使大学语文教材的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达成一致。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还要彰显其他学科和专业的先进思想,能够在高校各个专业的教学中通用,巩固大学生守护传统文化的意志。单单依靠短短数十分钟的课堂时间是无法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作为教材的补充,开拓学生的视野,向大学生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传统文化都有着广泛应用,大幅推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达和交流他们阅读书籍后的感想,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汲取传统文化知识,由衷的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每一步都走的更加稳健。

(三)创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比较普遍,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教学效率相对更高,值得加以进一步的推广。大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入,强化教学的实效性。

比如说,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诵读,这些语言符号会转化为清晰的形象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学生充分了解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建立思想共鸣,他们会被前人的智慧所折服,将名言警句牢记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创作水平就会显著进步和提高。传统节日在维系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着纽带功能,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切入点来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与学生共同探讨节日的由来、历史演变和各个地区的庆祝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适时地进行引导,从多维角度进行文化建构,重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师要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外,还要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在融入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学生对课堂、对文化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可。文章从校园文化氛围小够浓烈等四方而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语文教学中而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康芸英.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4):59-61+2.

[2]焦凤华,吉毛太,应成荣.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7(12):50-5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