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规划。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我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决策。2014年6月,习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通往成功成才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传递了职业教育最强音,职业教育不仅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前所未有地将职业教育放在经济部分进行部署,大幅增加财政投入。2021年4月习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做出重要批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022年5月1日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必将对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就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很多产业发展失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职业教育没有充分发力,职业教育对于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作用将会日益显现。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关于职业教育的定位一直存在着“层次说”,即认为职业教育的对象是面向特定群体的,主要针对那些考不上或上不了普通学校的学生的教育,或者说是面向被普通教育淘汰的学生的教育是一种低层次的教育[1]。舆论的影响和自身基础的不足导致这类学生往往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课堂的有效性是所有学校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一方面需要对高职院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要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多思考、多总结,找准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需要一线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2]。提高教学质量,争创有效课堂,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师现今阶段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 上课前要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备课,更要注重“备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到自己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学生在课堂中甚至没有带笔和本子进课堂的习惯,更没有养成上课做笔记的习惯。他们对学习普遍存在畏惧心理,不喜欢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喜欢在课堂手机上网,很多学生有厌学、畏难情绪,较难适应课程的学习。
2 把课堂管理放在高职课堂的首位
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对这样的一个群体进行课堂教学,如果直接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往往会事倍功半。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调整自己,把课堂管理放在高职课堂的首位,先谈育人,再谈教书。课堂管理概括为一核心,三举措。聚焦是课堂管理的核心,让学生参与课堂需要聚焦,进行聚焦的举措通常是“一走,二看,三点,四加分”。“一走”是指走下讲台,积极巡堂。 “二看”是指目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用目光与学生进行交流,将学生的学习状态,接受状况看在眼里,也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老师对他们的高度关注。“三点”就是点人回答问题,点人回答问题是防学生开小差的重要方法。在高职学生的教学上 “三点”一定要配合“四加”。点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要给回答的学生的回答进行评点,要给学生加分以示赞扬,通过这种及时的奖励制度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
3精选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生源一部分来自普高,一部分来自中职,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导致学生基础参次不齐,授课难度大。因此,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要精心选择、合理取舍,遵循够用为度、实用为主的原则。 教学内容既不能一味地讲一些简单的知识迎合基础差的学生而会失去大部分学生的支持,也不能过于重视少数成绩很好的学生,而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中间层,将中间层的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以中间层学生能跟上教学目标为宜。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存在着迷茫感,对于学习的意义不够明确,因此没有目标和方向。教师在授课时要想方设法的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在行业内的具体应用,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和社会价值,从而确立目标,明确自己想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
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帮助学生搜集学习资料,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相互讨论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善于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始终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知识。
5 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
高职高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内容实践性较强,以操作为主。学生在学习初期较难适应,加上学生人数较多,老师没有办法兼顾所有学生的操作指导。具体做法是学生自荐或推荐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且具备较强责任心的同学,在教师的教学指导后由各小组长负责协助各组组员(4-7人/组)完成课程任务,然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评和指导。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通过集体主义荣誉感将部分学习后进懒散的同学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6 “互联网+”与教学相结合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虽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基本属于被动接受式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适合研究生、本科生等学习积极性高、自律性强的学生。对于研究生和本科生为主的课堂而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述式有利于挖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和饱满度,对于研究和本科生来说是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近些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WLAN网络在校园的普及,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情况日益严重,手机和网络的普及干扰了学生集中注意力,扰乱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冲击。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在课上课下合理地使用,可以实现“移动式”课堂互动教学,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课堂,不仅给传统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也可以为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问题找到一条新的解决途径。“蓝墨云班课”、“易班” 、“雨课堂”等智能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实现点名签到瞬间完成,幻灯片即时推送,学生观点即时投屏分享,实时问答互动,经验值增长,极大的增强了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7结语
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新职教法下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职教法必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发展,而这些新变化必将会为职业教育带来勃勃生机。高等职业教育“以质量求生存、走内涵式发展”永远在路上[3]。
参考文献
[1] 查吉德,李媛.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17-21.
[2] 刘红燕.构建有效的学习型课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11-14.
[3] 程云.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