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高考背景下,教学研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长远发展的关键。对教师而言,深入剖析新高考模式及其考查导向,能精准把握育人目标,致力于培育契合社会需求的未来人才,同时引导学生触及历史学科的深层价值。对于学生,紧跟新高考命题趋势与考查重心设计学习活动,可显著提升应试技巧与综合素养。
一、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历史学科的影响
(一)高考模式的改革使历史学科受到更多重视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众多省份已采纳“3+1+2”模式,这一变革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科的界限,赋予了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科目的自由。在此模式下,“3”代表语文、数学、英语的基础核心,“1”则是物理与历史间的智慧抉择,“2”则是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的灵活搭配。此变革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历史学科的重新认识,教师、学生及家长均意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学生们自入学起便怀揣着对历史的浓厚兴趣,渴望深入探索其奥秘,历史学科的地位因此稳步上升,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成为影响学生高考总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高考试题的变化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细观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的演变,不难发现其育人导向日益鲜明。以2023年全国卷为例,多道试题深刻体现了这一特点:乙卷第41题聚焦党史,考察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历史关头的作用;甲卷第42题则以武汉长江大桥为镜,鼓励学生自主构建新中国“国家记忆”的叙事,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第25题与第30题则分别通过人口增长差异与文化创作成就的案例分析,既考验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又激发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思考。这一系列变化,预示着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与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需确保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更需致力于培养其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的全面发展。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适应新高考背景下学习的节奏
在新高考背景下,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更是帮助学生有效适应历史学习新节奏、培养自主探究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途径。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问题驱动学习、情境模拟等,可以极大地增强历史课堂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古代非洲与美洲”单元为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系列创新教学活动。首先,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图片、视频片段等,为学生勾勒出非洲与美洲的初步印象,并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思考这两个地区的特征,如:“从地理视角审视,非洲与美洲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分布有何异同?”这一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地理空间意识。随后,进入深度探究阶段,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议题,如“奴隶贸易如何深刻影响了非洲的社会结构?美洲的印第安文明展现了哪些独特的文化特征?”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信息,培养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为深化理解,教师可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如让学生穿越时空,扮演古埃及法老、玛雅祭司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文化的精髓;或是模拟考古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亲手触摸历史的脉搏。
(二)设计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群作为一系列精心编排的任务集合,不仅映射了课时教学的核心目标,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深度探究的有效路径。面对新高考的挑战,教师应匠心独具地设计一系列递进式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历史知识的腹地,同时强化其问题解决技巧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单元,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构建学习任务群: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导向,即引领学生深入探索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多元面貌,积累坚实的历史知识基础,并发展历史思维与时代洞察能力。随后,围绕这一目标,精心设计主题报告框架,作为学习任务群的主线。
1.开篇概览:引导学生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社会变迁、经济繁荣、儒学复兴及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为后续深入研究奠定基调。
2.深度剖析:分解细化报告内容,涵盖农业、商品经济、科举制度、文学艺术、科技发明等多个维度,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剖析这一时期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不同历史力量如何交织影响社会进程与世界格局。
3.总结升华:在报告结尾部分,引导学生整合所学,提出个人见解,展现对这一历史时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其次,为达成研究性学习和主题报告的目标,教师可设定以下具体任务序列:
任务一:案例分析:鼓励学生选取特定历史片段,如宋朝农业发展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培养微观视角下的历史分析能力。
任务二:史料辨析:指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别史料的真伪与价值,提升历史实证意识。
任务三:报告撰写:在前两项任务基础上,学生整合信息,撰写主题报告,锻炼综合表达与逻辑思维。
评价环节,教师应采取多元化标准,既认可学生的努力过程,也肯定其学习成果,同时提出建设性反馈,激励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深化对历史的感悟,自主提升学习效能。
(三)鼓励小组合作,强化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技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多元视角审视历史问题,拓宽认知边界。在新高考改革的大潮中,这种教学模式尤为契合,它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拓宽思维疆域,实现学习效率的飞跃。
以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例,教师可创造性地规划小组合作任务,将其细化为四个专题领域: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演变、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程、非洲被列强瓜分的悲剧、以及全球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随后,根据学生特点与兴趣进行分组,确保每组聚焦于一个专题进行深入探究。各小组需负责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如文献记载、历史图片、数据图表等,同时运用这些素材创作案例分析、绘制地图标记、构建时间线等,以直观展示研究成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如何有效筛选信息,如何团队协作以最大化学习效率。鼓励学生小组内部共享资源,集思广益,共同构建学习框架。此外,教师还可创新性地引入历史情景模拟或国际会议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如模拟柏林会议场景或重现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谈判过程。通过设置具有争议性的议题,如殖民扩张的利弊、殖民体系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辨热情,促进小组内部及小组间的深入讨论与辩论。
结语
总之,新高考模式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实施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秦晓雯.新高考方案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20(2):54-55.
[2]李宏玉.新高考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研究[J].天津教育,2021(24):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