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现阶段,中药在制备期间进行颗粒与饮品的调剂与配置十分关键,其优劣程度和配置剂量直接影响着中医药的治疗效果,但常规中药在调制时会存在工作人员对于药物性状判断不明、药物计量称量不准的现象,不仅影响药物卫生情况,也会导致药物剂量的差异而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患者进行身体调节。中药配方颗粒的原材料主要由中药饮品而制成,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下以颗粒的形式呈现出来,不仅能够保留传统汤药类中药的药物疗效,也能够弥补汤药类中药携带不便、储存条件苛刻的劣势。通过研究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品应用效果的差异,有效推动中医药技术的健全发展。
二、资料与方法
2.1研究资料
此次实验主要针对某医院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所有进行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品制备和生产的数据来进行随机抽调,调取住院患者100例以及配药人员10例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其中所涉及的中药配方颗粒处方为16543章,中药饮品处方为15323章;配置中药配方颗粒的患者中所涉及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在21岁-75岁,平均年龄为46.43岁;配药人员中所涉及的男性配药师有六名,女性配药师有四名,年龄在26岁-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2岁。
2.2方法
此次实验调查以自制调查问卷来进行100例患者中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品这两种中药调剂方式的选择情况,整体问卷在发放后全部回收,问卷所涉及的调查内容有药品储存情况、使用情况、携带情况、用药情况、计量情况和价格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调查;针对药品配置的10名工作人员进行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品这两种调剂方法在浪费方面、调剂环境情况、规格、效率、计量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调查。
2.3观察指标
此次观察指标主要针对两种人员在不同调查方向上进行比较问卷的方式来分析患者以及配药工作人员的自主选择情况。
2.4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最终以x检验为标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首先,两种调剂方式的出错状况比较,不管是内部调剂出错率还是发药出错率,中药配方颗粒均低于中药饮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两种调剂方式的患者自主选择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在携带、取药、使用用时、剂量准确性与使用安全性和卫生性等方面均优于中药饮品,但同时价格昂贵,该方面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两种调剂方式的配药工作人员自主选择结果,不管是工作强度、药品计量、卫生条件、工作效率、规格要求情况以及颗粒浪费情况等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均优于中药饮品,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中药类作为疾病治疗中十分科学、有效、合理的方式,在计量调试与配置后,有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改善临床症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中医药市场相对复杂,在中药配置上耗时时间更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中药处方的安全性和科学性,因此需要改善中药调剂管理工作,建立与患者生命相关联的中药制作与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力度,严格落实称量顺序和配置顺序的调节与把控,避免调剂差错。通过研究来改善中药配制的便携性、安全性、取药时间、药品剂量准确性等方面,目前已开始推广中药配方颗粒的调制方式,相比传统配方饮品来说效果更优,整体配置虽价格昂贵,但卫生条件好,配置效率高,药品剂量准确,携带方便,对于储存环境的要求较低,内部配置出错率和发药出错率不会出现显著问题,有效减少浪费现象。
常规类中药饮品能够有效减少药品毒性,药品作用疗效显著提升,但中药配方颗粒只能对单一的药品进行煎煮,辅料添加与浓缩时间较短,在配制时受到长时间加热等繁琐工艺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疗效。为保证中药饮品与中药配方颗粒的均衡性发展,需要让整个配置过程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建设,在药品添加、录入、核对、收费和包装等方面,都需要提高配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缩短配置时间,优化配置不足,由于中药饮品在存放时对于计量的划分较为明确,无需另外称重,差错发生率低;而中药配方颗粒在常规剂量的配置下,与中药饮品的加工略有不同,采用特殊工艺压缩成颗粒后携带方便,在冲服时符合现代化管理需求,安全可靠。但自动化生产流程容易出现物理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疗效,生成药物毒性作用,因此需要在中药配制颗粒时深入探讨与研究可能存在的药品危害,进一步改进生产流程,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中医药服务模式。
五、总结
总的来说,中药配方颗粒与中药饮品在差异应用与研究中需要针对出错率和使用效果进行研究,提高用药安全性和用药可靠性,有助于中药调配工作的快速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药调剂质量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J].冯良容.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01):301-304
[2]探讨强化中药调剂监管在减少中药房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赖丽萍;彭连共.当代医学.2020(0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