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基于教育信息化2.0视域,如何有效缩小城乡教师教学信息技术水平成为了关键性问题。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普遍都采取多媒体式教学,但由于部分地区条件限制,没有配套的信息技术设备、教师资源匮乏、教师缺乏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致使城乡教育出现失衡状态。因此,教育部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比对研究,如教师情况、教育技术环境、应用效果、专业培训等,加大经费投入,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全面推动乡村地区教师队伍构成,提高教育技术能力。
一、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教育信息化主要代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渗透于课堂,促进教育现代化。但是,并不是简单的使用信息教学工具,教师需从中组织和协调,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构成一个网络系统。伴随信息技术发展,现在大部分的中学都开始应用多媒体教室,开发各类电子课件,辅助课堂讲学,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同时,也注重资源的设计、利用和管理。信息化教学能力包含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信息教育设计、信息教育资源挖掘、信息教学操作控制等。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政府必须重视城乡教师信息教学技术培训锻炼,全面强化乡村地区教学条件,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城乡教师信息教学水平差异分析
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中学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城乡教师教学能力依然差距明显,主要体现在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根本原因是办学条件的差异性、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一套完善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城区学校基本都形成了系统化的信息教学结构,基础设备健全,教师也能够定期参与业务培训,逐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但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农村地区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教学设备,缺乏实践应用经验。并且,乡村地区学校数字化软硬件环境差,没有开拓数字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师的授课。加之,教师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训练,对信息技术的敏感度差。当然,也有可能是教师个体的原因,如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认知等,乡村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不够坚定,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没有主动探究练习,阻碍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长时间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综合能力差距会逐渐扩大。因此,城乡学校教师要重视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引入一批完整的数字教学设备,巧妙融入课堂教学,确保中学课堂教学成效。
三、突出城乡教育的特点,有效解决信息化差异
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差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对教师、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城乡经济水平低下是城乡教师差距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信息的投入量,通常情况下,教育建设经费都是有地方政府直接划拨,大部分乡村地区的财政少,对教育的规划统筹弱,阻碍着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区经济水平高,教师可以获取足够的资源,以及专业技能培训支持。尽管农村教育是当下建设的重点,但对信息化教学设备配置弱于城区,而不是倾斜;加之,农村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流失严重,城乡资源差距进一步扩大,当地的教师基本都是一些高年龄段人员,这类人群对新知识、科技的认识度、接受力低,不能灵活运用数字化教学设备。并且,农村地区教师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长期采取“板书式教学法”,已经成为习惯。所以,相关部门要跟进乡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平衡城乡学校教师能力差异。
例如,考虑到大部分农村地区教师都缺乏信息化能力,当地政府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区中学学习交流,直观的了解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积累经验。或者,可以选派市区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到乡村中学示范教学,并集中式培训,帮助乡村教师掌握最完善的教学技术。之后,需要布置“教学任务”,考察农村教师此阶段的学习情况,由专家组评审。除此之外,需构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立教师线上交互平台,城乡教师可登入工号,进行线上交流,发送一些多媒体课件,大家共同研讨,实现城乡教师综合能力的协同提升,强化信息敏感度,推动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后,需紧贴学生,整合当地教学资源,建立教育信息管理数据库,城乡教师可共同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健全教学体制,为乡镇教师的信息教学能力提升创造条件
从实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基本处于课件排版、打字阶段,灵活度低,教师不能根据课程需要,开发新资源,日积月累下,城乡教师不对称趋势逐渐明显。并且,农村教师学历低于城区中学教师,不懂得计算机操作,学校也缺乏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缺乏技术指导训练;而城区师资力量储备足,教育者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程度高。对于城乡信息化教育不均衡问题,教育要多层次分析,采取适当的扶持策略,确保农村地区信息化教育可持续性增长。
例如,当地教育部要加大资金的投入,拓宽投资渠道,为农村中学采购一批数字化教学设备,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条件。或者,可以设立专项教育基金,专门用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在大数据背景下,农村教师可通过网络媒体学习,利用公共优质的教学平台,获取多类型的教学案例,优化教学结构,弥补自身不足。同时,可以下发一定的教学经费,保证城乡教师信息教育水平并进,教育部要合理分配,采取7:3(农村:城市)。另外,考虑到乡村教师外流严重,当地要适当增加教师法福利待遇,加强沟通交流,注重信息技术水平的训练。最后,学校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教学情况,建立抱团式的培养模式,邀请城区中学优秀骨干教师,到乡组建工作坊,专门教授乡村教师如何使用互联网、智慧云、微课制作等,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总结:基础教育信息化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点。基于目前城乡教育信息化现状,乡村地区大部分教师都不具备完整的信息教学技能,与城区教师差距较大。针对这一情况,需深入研究分析城乡教育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一套合理的解决机制,帮助乡村地区教师增强业务能力,掌握信息教学技术手段;同时,教育部要加大资金投入,向农村地区引入电子化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开设辅导培训班,让教师真正运用基础数字教学工具,确保中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邓鹏成. 革命老区高中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D]. 西南大学, 2020.
[2] 黄丽芬. 对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几点思考[J]. 数码设计(上), 2020, 009(001):242.
[3] 姜如荣, 任芳, 严刚,等. 智慧学习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