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并且成了研究热点。人工智能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智能的声频互动、教学评价、人机互动等形式带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先进化。在一些小学学校中,人工智能已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差距和地域差异,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还并没有出现系统的人工智能教学方式。因此,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进并良好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就成为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教育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分析
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发明的不久之后,人工智能技术概念就被提出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臻于完善并且被运用在教育教学中。此时,在教育领域海量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支持下,人工智能技术得以完成更多的算法指令和衍生功能[1]。而二者相互成就相互依存,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教学领域这一现象,是作为教育教学的先进表现形式存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也是教育的作用。所以,教育和人工智能技术息息相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二者的整合形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交互性和模拟性,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更加先进,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二、人工智能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面对大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落后情况,首先就是要让教师认识到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的不足和人工智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其次,学校要重视道德与法治和人工智能的整合实践教学。很多教师认为人工智能操作过于复杂,在教学中根本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运用[2]。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要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最后,应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培训,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水平。此外,学校可以组织多样的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还可以带领教师去人工智能应用率较高的学校听课,学习人工智能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技能。
(二)通过人工智能激发兴趣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与人工智能的实践探索初级阶段,更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感受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应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运用人工智能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便利,从被动走向主动,提升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和人工智能整合课程的学习兴趣[3]。
例如,教学“减少垃圾,化废为宝”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视频,鼓励学生学习视频中介绍的小妙招,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并计算减少了多少重量的垃圾。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借助学习网络精准匹配学习组合,在加强互动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学习合作共同体,促进深度交互的发生。“平台”视频都是专家型教师,通过团队千锤百炼而成,设计科学、语言精炼,教师利用“平台”资源缩减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与质量。同时使教师转变教学思维,转变授课方式方法,避免一言堂。利用“平台”视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是学生探究知识的有效工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完成获取信息、拓展思维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例如,《地球——我们的家园》一课,学生利用智慧课堂iPad的资源库整理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的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小组讨论并且进行总结汇报:环境敲响警钟。课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能够使同学们积极地参与课堂当中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我们是否能够移居其他星球这项任务的引导下,结合信息技术手段,通过VR了解月球,了解太阳系内的四大类地行星都不具备生存的条件,了解美国生物圈实验失败,地球的生态系统无法模拟和复制。最后得出结论:珍爱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VR沉浸式学习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多方位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会利用高科技和更为广阔的资源进行学习。
由于有了人工智能的助力,不仅让学生在真实而具体的感知中,深刻体会技术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了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有机地将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活动生机盎然[4]。
另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通过央管智能研修平台,基于客观数据的量表打分+智能 AI 分析,不断的改进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行为,调整教师巡视、讲授、板书、读写、师生互动、应答等环节的占比,通过对比前后课例数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能够“看得见”。为“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字赋能。
(四)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评估方法。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随时记录和纠正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不标准的地方,并及时予以纠正。人工智能学习方式可以整合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更多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自主学习。另外,人工智能的评估技术还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量身定制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这种先进的信息化智能教学技术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估,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评估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化[5]。
结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教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开阔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拓展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技能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技术的相关实践,以求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创新形式。
参考文献:
[1] 黄翠益.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 学园, 2021, 014(024):P.5-7.
[2] 陈素珠. 走进人工智能时代,道德与法治如何教和学[J]. 小学教学参考, 2021, 000(021):76-77.
[3] 张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建设智慧课堂的思路[J]. 2021.
[4] 刘翀. 思维素养视角下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C]//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二). 2019.
[5] 钟祖荣. 推进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现状与对策[J]. 教学考试, 202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