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教学要不断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而信息科技课堂中人工智能的引入,就给教学带来了重大变化。它不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而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首先论述了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的关系,再提出相关的整合教学策略。
一、信息科技教学和人工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
(一)人工智能技术依托信息科技
人工智能虽然看似和信息科技完全独立,但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就是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是由无数的算法和指令创造出来的执行条件下动作的智能技术。在这个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承担起制定指令,并且应用计算机算法系统进行编写和传达指令,实施出智能化人工操作的任务。所以说人工智能的任何动作都不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其背后都是无数的数据资源和逻辑算法支撑的,人工智能技术就是信息科技发展的产物。同时,信息科技本身就是数据和资源的储存、分析及传播,在互联网的传播能力影响下,这些数据被记载和运用,最终就成了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和基础。所以说,人工智能依托信息科技产生。
(二)人工智能技术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早在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发明的不久之后,人工智能概念就被提出了。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水平的逐渐提升,人工智能不断地臻于完善。此时,在信息科技的资源和信息支持下,人工智能得以完成更多的算法指令。而二者相互成就相互依存,人工智能是作为信息科技的先进表现形式存在的,人工智能的产生是信息科技发展的成果。所以,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息息相关,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更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二者的整合形式,增强学生的信息化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
二、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率。具体来说,以下是人工智能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他们需求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效率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同时,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自动化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批改作业、生成报告等,从而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三)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有效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面对教师的教学思想的落后情况,首先就是要让教师认识到传统信息科技教学方法的不足和人工智能在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作用[1]。其次,学校要重视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整合教学。很多教师认为人工智能操作过于复杂,在教学中根本不会有意识地进行运用。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同时要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最后,应提高教师对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使用,加强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多样的信息科技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学习,还可以带领教师去人工智能应用率较高的学校听课,学习人工智能与信息科技课程的整合技能。
(二)激发兴趣学生的人工智能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引导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信息科技与人工智能的整合初级阶段,更倾向于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人工智能技术感受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趣味性。为此,教师应结合信息科技教学内容,运用人工智能现代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便利,从被动走向主动,提升信息科技课程和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来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科技产品,像“小爱同学”“小度”“Siri”,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和优化,提升人工智能的学习和了解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信息科技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运用”,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探索感受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方方面面,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信息科技课堂人工智能学习打下基础,还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掌握[2]。
(三)重视程序教学,在课堂中引入人工智能环节
简单的程序编程作为小学信息科技课堂的学习要点,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时,融入人工智能的相关编程,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深层次理解[3]。另外,大部分教师只看到了小学生不易组织,理解能力较低的特点,却忽视了小学生思维天马行空,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人工智能的引入环节。基于此,教师可以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引入简单的人工智能编程软件,让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并感受实践出成果的喜悦,加深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了“机器人”相关内容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机器人制作的小技巧和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简单编程,加深学生的机器人实践,让学生深化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还可以举行简单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制作小比赛,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引发学生的竞赛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科技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在这样的实际操作和体验中,学生不只认识到了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优越性,还能提升自身的信息科技实践水平,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促进学习的优化提升[4]。
(四)优化课堂评价方式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科技教育之评价方式,将会更加丰富。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通过声音识别技术,可以对学生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答案、不正确认识等问题进行实时的记录,并对其进行适时的修正。人工智能的学习方法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获得了更多的教学途径,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通过人工智能的评价技术,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为他们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得到有目标的、有计划的学习。将这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评价中,能够打破常规的教育模式,增强评价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对信息科技的运用能力有一个质变的提升。
结语
总体而言,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教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开阔他们学习信息科技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科技拓展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信息科技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5]。
参考文献
[1] 潘洁. 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探析[J]. 今天, 2021(19):2.
[2] 王建.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改革探究[J]. 求知导刊, 2021(30):2.
[3] 唐利萍. 小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6):6.
[4] 杭晓峰. 新时代小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学路径与策略[J]. 中小学信息科技教育,2022(2):105-107.
[5] 苏振宇. 小学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202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