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当中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的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和单侧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理论当中,周围性面瘫被归为口眼涡斜等范畴,与邪气入侵体内导致患者正气不足等有直接的因素[1-2]。面瘫会导致患者肌肉功能障碍和外观形成异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中医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治疗,其效果较佳。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10月到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面瘫患者。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21例;年龄从20岁到68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15±2.36)岁;观察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5例、22例;年龄从21岁到67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11±2.28)岁。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发现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针灸推拿治疗。选择患者的翳风、攒竹、颊车、合谷等重要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辩证选穴:热证患者需要增加曲池穴,寒证的患者要增加风池穴,若是面部出现扭曲的患者需要添加承浆穴,鼻唇沟变淡的患者需要增加迎香穴。
具体的针灸方式为:风池穴、合股穴应用泻法;翳风穴应用艾灸;迎香穴和下关穴则是使用平补平手法,剩下的穴位使用补法,医生在针刺后,需要留针30分钟,每次按进行针灸一次即可。
推拿方式:选择患者的穴位在晴明穴、攒竹穴和四白穴,采取一指禅的推法,从印堂开始,在穴位之间进行反复的推拿,持续时间在5分钟左右。之后再选择穴位太阳穴和下关穴、颊车穴、翳风穴、承浆穴,在穴位间进行反复推拿,持续 5 min。患者需要每天进行一次。
观察组: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推拿和针灸与上述对照组操作的相同。中药配方为:白芷、白附子、防风、桂枝和钩藤以及羌活各10克,全蝎3克,蜈蚣2条,皂角10克,甘草取6克。将上述的药材用热水煎服,煎煮2次后取剩余的药汁,每天早晚服用即可。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3]。
1.4统计学处理
所以的数据均采用临床的SPSS18.0软件统计,数据中体现的计数指标为百分率,检验的方式以卡方为标准;计量指标则是用平均标准差进行显示,检验形式为t。若数据比较P小于0.05,则代表存在差异性。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明显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x̄±s,分)2.2 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分析比较有显著的变化,具体的数据分析见下面的表格。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n(%)]3讨论
面瘫的发作主要原因是与患者常见受累、病毒感染以及受凉导致的,在进行发作期间,仅用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不是很理想,并且具备见效慢、复发高等特点,促使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在中医学上则是认为,面瘫是一种由经络空虚、热毒侵袭以及风寒侵袭面部导致的疾病,大多都是表示为气血运行阻滞、肌肉纵缓不收及经筋失养,需要去除毒素、舒筋活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得知,中医针灸治疗,通过取风池穴、合谷穴等,可以的达到病情稳定,采取阳白、地仓、颊车等穴位可以做到调整气血、舒坦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提升患者患者的面部肌肉能力,促进受损神经得到舒缓,其治疗效果显著。中医的推拿可以利用刺激面部神经来激活其肌肉,促进面部血液的循环,增加其神经炎症的物质分解,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的影响,降低炎症发作,进一步的恢复患者的神经[4-5]。
综上述, 针对临床面瘫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增.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33):193.
[2]刘国辉.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67-3868.
[3]马春花.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今日健康,2016,15(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