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地势在八年级教材中有重要的地位,地形地势对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河流,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都密不可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观念与因地制宜的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该节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突破教学难点的策略:
一.明确目标
1.把握课程标准,分解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的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和欣赏人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能力。
2..从三维的角度阐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组合形式,让学生了解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地势特点;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判别不同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地形图、地形类型图等资料分析,概括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增强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地势地形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归纳概括探究推理的能力,学会初步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中国地形图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利用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饼状图、景观图等图片,让学生进行学习读图、填图、绘图、析图等活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这部分内容地名繁多,可将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名称分散识记。其难点是将这些地名落实在地形图中,宏观地把握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其教学设计应体现下面的思路:
1.画地形骨架,夯实基础
第一步,在教材中阅读中国地形山脉分布图,勾画地形山脉骨架,把重要山脉名称标在地图中。,并熟记各山脉的名称。第二步,在所给地形的空白图中,填出山脉的名称(名称的文字阅读方向要与山脉的走向一样)。第三步,简单的绘制山脉分布图.
2.巩固提高,充实内容
在空白图上填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注意范围)第二步,在空白图上填出以上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名称。
3.交流展示
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具体位置,说出名称。展示中国的地形空白图,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位置,说出名称。学生绘制自己的地形平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在全班展示。
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常常碰到各种各样的教学难点,要想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开动脑筋,发挥教学智慧,寻找突破教学难点的最佳方法。
1.教具演示,直观教学
教具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利用教具,让学生看、摸、做等,来提高了他们的兴趣,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使他们的记忆深刻,内容的掌握得更加牢固迅速。利用教具当堂演示,这些不起眼的小活动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联系实际,巧用经验
《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或者现象,大有好处。如在学习中国的地形时,让学生回想家乡的地表形态,有山、有水、有土丘、有平地、有小盆地、有小高原。这此事物,正好类似全国地形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复杂多样,而且山区面积相对大。课堂中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把经验带入课堂中课堂就贴近了生活,教学难点也就难而不难。
3.图表配合,简明扼要
课堂上图表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语言简洁而富有表达力,部分时候,利用图表可以解决文字表达不清楚的问题。
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其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地理的过程和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也是用实践活动来证明地理知识的难点。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参加野外实践,亲身感受地势对河流的流向影响;在湖泊边,湖面的湿润气流方向的影响;地势起伏大水对交通的影响,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精心设计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运用练习突破法所谓精选就是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精”,精就是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难点----新知识,围绕知识难点多层次一套一套的练习。
教师的作用服务于学生的学,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标,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的内容,弄清难点,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最佳途径。突破难点的方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其具体内容学生情况来定。对待各种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切不可千篇一律,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参考文献:
[1] 黄慧珍.初中地理几个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2013年6期
[2] 朱雪梅,王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初中地理)
[3] 曹锁庆.条条道路通罗马----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方法
[4] 陈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解读林培英高等教育出版社[M]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