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关键时期。随着现代德育工作的深入,小学阶段的“德育创新”工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极富人文韵味的学科,其地位及重要性不言而喻。那如何通过恰当的“德育创新”彰显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内涵的发展就成为了当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笔者认为“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的关注点主要如下:
一、“德育创新”在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上的价值
(一)彰显语文的学科魅力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这一阶段语文教育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走入社会生活的基础。因此,如果能在这一学科渗透“德育创新”的内容,那么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的同时也能领悟出学科为他们营造的人文、情感内涵。语文学科魅力则会更清晰地彰显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同时“爱”上语文学科。此外,“德育创新”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情感、价值观,为小学生后续成长打下基础[1]。
(二)助力学生素养的提升
德育是学生素养培育和提升的关键环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引入“德育创新”,能更进一步提升对小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效果。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材《千年梦圆在今朝》为例,学生通过学习能较为清晰、明了地理解这一文章想要表述出的情感,能启蒙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自豪感,如果教师能适时适度将创新的德育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即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那么能实现对这一阶段小学生德育、科学素养的有效启蒙[2]。
(三)推动语文学科的发展
“德育创新”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各个学科教师都开始致力于“德育创新”与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用“德育创新”,势必也能推动这一学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后续小学启蒙教育体系完善贡献一份力量。比如,在小学语文“德育创新”的背景下,“德育创新”中的各项要求会“鞭策”教师及时更新自己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解,进而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整体的发展[3]。
二、小学语文“德育创新”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回顾过去几年小学语文“德育创新”工作上的经验,可以发现虽然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创新”的优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论其根本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不够理解“德育创新”
对“德育创新”理解方面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师在实践语文“德育创新”时的效果,也影响着他们参与这一创新实践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削弱这一环节教育指导的效果。比如,当教师对语文教学“德育创新”停留在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上时,那么教师创新的语文德育教育内容就会停滞在语文学科的表面,继而影响这一学科教学的效果,也为后续对小学生德育水平的培养埋下隐患[4]。
(二)“德育创新”不够紧贴学生
“德育创新”不够紧贴学生这一问题是目前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影响比较显著的问题之一。人本性表现不强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对语文课德育创新教育内容的理解,进而影响这一环节德育教育的效果。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铁杵成针》内容为例,如果教师在围绕这一课程内容展开德育教育时仅仅只局限于课堂,仅仅只让学生知道做事要“坚持不懈”而又不进行“德育创新”,即必要的道德实践,则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的不足、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体验不够,进而削弱这一课程在培养学生德育水平上的效果,不利于后续语文德育教学的展开。
三、“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创新”,也为了凭借“德育创新”彰显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和发展,笔者建议教师们在后续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从中收获更实在、更有效的小学语文“德育创新”工作效果。
(一)巧妙利用朗读环节,为学生渗透德育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声音变化感受文章中情感的波动,同时也能为学生营造更具共情力的课堂氛围。因此,在后续“德育创新”时,教师第一步就可以从小学生语文朗读环节出发,为学生渗透德育内容的同时推动小学语文课上的“德育创新”。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第三单元《短诗三首》中“繁星(一五九)”为例:在这一语文课程中展开“德育创新”时,教师就可以从短诗的现实层面为学生营造“风雨”的情景,让学生在“风雨”情景中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短诗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辨析现实中的“风雨”与短诗中的“风雨”有什么区别;另一方面,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短诗背后蕴含的“亲情”,以此强化这一环节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启蒙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
(二)适度拓展阅读范围,让学生思考德育
语文阅读是小学生获取外界思想和价值观念,培养自身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后续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德育创新”时,笔者建议教师也可在原有教材阅读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一些拓展的阅读内容,借助这些拓展阅读内容充实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在见识更多不同思想、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实现对小学生的德育启蒙效果。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为例:在基于这一课程展开“德育创新”时,教师就可以在这一文章阅读的基础上,将整本《宝葫芦的秘密》引入到课程中,借此拓宽学生们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在更完整的语文阅读中理解语文学科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这一文本阅读为切入点,为学生系统地、科学地推荐一些有助于学生德育水平成长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等),并让学生在阅读完课外内容后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进而提高这一环节“德育创新”的效果。需要注意,在这一“德育创新”环节为学生选择拓展阅读内容时,教师应格外注意所选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匹配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阅读这些拓展内容的兴趣,并能在没有教师角度的前提下进行自主阅读,以此保障这一语文教学环节“德育创新”的效果。
(三)组织多元实践活动,助学生使用德育
德育是一门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教育课程。如果教师在后续“德育创新”中能组织丰富且多元的“语文+德育”实践活动,那么这一环节“德育创新”的效果也会获得更大意义上的提升。因此,在后续“德育创新”中,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年龄需求出发,设计学生能有效参与其中的活动,以此强化这一环节德育教育的效果[5]。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课程为例:在围绕这一课程展开“德育创新”创新时,教师可以从这一文章的生活性出发,组织学生开展“我们家的男子汉(女子汉)”活动,将语文课与学生家庭、生活联系在一起(譬如,教师可通过这一活动与学生家长开展联合教育,为学生提供参与家庭劳动、家庭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借此帮助学生将这一语文文章中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之中,以此提高这一环节德育教育的效果,以实现这一阶段“德育创新”对学生生活、成长的积极影响。
(四)深化课上师生互动,领学生升华德育
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课堂教育氛围,也能让教师成为学生们的“德育榜样”,升华德育创新的效果。因此,建议教师在后续语文课创新德育内容时也应从自身角度出发,深化课堂上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在一点一滴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语文课堂“德育创新”的内容予以升华。
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在基于这一课程开展“德育创新”活动时,教师就可以在上述“德育创新”举措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这一节选内容,借助这一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领悟,以此实现对小学语文“德育创新”的升华,提高这一环节德育教育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完成这一语文文章的情景演绎后,组织学生围绕“你心目中的“雨来””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表述中深化自己对这一阅读文章的理解,从而升华已有的德育教育成效,推动这一课程“德育创新”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德育创新”作为现代教育发展中的必要举措,只有实现了“德育创新”与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小学阶段教育的价值、内涵才能被更全面地表现出来。鉴于此,本文围绕“德育创新”在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方面的价值、问题和方法进行阐述探讨,希望能对后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创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赛花.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融入德育教育[J].读与写,2020,17(35):49.
[2]张丽丽."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J].中外交流,2020,(23):330.
[3]潘学娟.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0,(1):213.
[4]米佳.“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内涵发展[J].语文课内外,2020,(33):273.
[5]陈朝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