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验性都是地理学科的特点。高中生上地理课,能开阔学习视野,培养逻辑思维、人文素养和生活实践精神。而地理教学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地质学、气候气象学、天文学、旅游等各方面,绘制地图类、制作地理模型类、演示类以及观察调查类都是比较常见的地理实验类型。学生就需要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力求更好的领悟地理知识。而高一学生地理实验认知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对高中地理教学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一、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固化
开展实验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侧重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无法全面地认识地理实验中渗透的原理,地理实验失去了教学的根本意义,反而成为了象征性的理论记忆教学活动。
(二)学生缺少实验参与度
在许多高中地理实验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示范实验的比例远远大于探究性实验。多数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地观察状态,无法真正体验实验过程。探究式实验中,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后,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理论知识的演示。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对经验的感知与设计,难以融入实验过程,更无法发表感想。学生没有对体验的深刻反思过程,所以对于体验的理解就比较浅薄。
二、关于高中地理实验的相关策略
(一)采取多媒体实验教学方式熟知器材
高中地理实验涉及范围广泛,实验设备较为复杂、精密。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操作,确保地理实验的成功率。高中地理实验仪器数量庞大,中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和使用,进而影响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进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观看不同地理实验视频,帮助高中生认识实验设备[1]。比如,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学生可以观看的“地理器材”视频,让中学生感受高中地理基础器材以及使用方法,知晓地理器材运用的具体地理原理。像地球仪运用在地球整体教学中;百叶箱可以运用于气象实验等。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各种地理实验视频,不仅可以了解地理实验仪器的用途和功能,还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分析,有利于后续的地理实验操作。
(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高中生正处在地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很多问题不能独立地思考和解决,这就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互帮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验。因为高中地理实验的各个阶段都比较复杂,对知识的理解度要求较高,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了高中生对地理实验难点的认知。所以,为帮助高中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立小组课程。比如,在开展“学用电子地图”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再安排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电子地图实验任务。也就是说,有的学生是负责观察地图中的工业分布,并把区域位置及时记录;有的学生是负责统计地图中的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还有的学生总结电子地图的优点和好处;最后还有专门负责发言的同学进行发言。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既能让实验效率提高,准确度提升,还能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三)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现阶段只靠课本的相关地理实验,高中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实验知识的。为了丰富高中生的地理实验知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课外活动内容。要提高实验能力,加强对地理理论的认识,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而且要在课外学习地理文化知识。参与课外地理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拓展精神世界,促进地理知识内化[2]。比如:师生可以在课外探索“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带领学生在课外开展实验探索活动,观察学校附近地表形态,观测地表岩石的类型,并向学生进行科普。这样的生活中的小实验小探索,在地理实验的基础上变得有趣起来。更能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地理的观点看待生活事物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四)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不再拘泥于教科书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从而发现地理规律,认识本质,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在学生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立刻介入实验,而是应该多方面引导,让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自主探索。例如,在制作地形模型并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准备好白纸、铅笔、橡皮泥等实验材料,用橡皮泥制作山地模型,并将山峰、山谷等清晰展示出来,以白色棉线表示等高线,并将横截面表示出来。通过地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在实验完成时让学生总结反思,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这种小实验简单易行,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每个人都能参与研究,正因为难度适中所以学生能够独立探索。能帮助学生在奇妙的地理世界建立知识体系,形成创造性思维。
(五)在实验中培养人文素养
地理学科不只是建立在知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性学科,更是融合了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学科。此时的物理实验教学,就可以作为一种承载学生精神素养的有效实践活动。所以在地理实验活动中,要引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实践,增强地理实验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提升文化精神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启迪和思想层面的影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与人类”后,可设计探究性课题活动“生活周边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当“小记者”,然后合作写出实验小论文。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自然资源短缺的危害,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达到地理教学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三、结语
地理实验是生活兴趣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新内容。这一过程能使地理知识清楚地展现,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和敏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高一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应该借助这个优点,重视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增强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认知[3]。只有教师重视地理实验,充分展示地理实验的优点与魅力,学生才能体会到地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爱上地理实验。
参考文献:
[1] 郑莉莉.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J]. 2021(2020-5):9-10.
[2] 康向梅. 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与实施策略[J]. 文存阅刊, 2017, 000(006):87.
[3] 康逢勇. 刍议高中地理实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 2021(2015-5):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