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是指一种短视频教学方法,视频信息相对较短,多为有关知识的精华部分,学生通过观看有关视频,可以强化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在不能够理解一些知识时,也可以结合微课视频进行反复观看、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有机结合微课视频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但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微课,促使教学工作更为顺利,则需要驾驶加强有关方法、策略的研究。
1、微课的概念
常规意义上而言,微课内容主要是一种视频信息,其中的内容以教学知识为主,可以是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展开探讨的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当学生在课堂中未能够了解有关知识的含义时,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学习,重复观看有关内容,这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也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从教师的教学角度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向学生展示微课新,借助视频信息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些知识,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成功。另外,借助现代化沟通平台,教师还可以随时分享一些微课内容,让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微课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学生及家长也可以反馈学生借助微课学习的效果,提出有关建议等,这利于教师完善微课内容,达到更为理想的教书育人效果。微课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本质上与课堂教学形式不同,优势在于时间短、方便等,而为了发挥微课的最大化价值,同样需要教师及家长合理应用。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机结合微课的方式
2.1利用微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将文字的含义、词组的含义等介绍于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讲、仔细学习有关知识,教师一般需要多次强调纪律,吸引到学生的关注,这显得缺乏教学效率。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有机结合微课视频内容,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再将有关知识介绍于学生,一定程度上而言,这利于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课本中有《小蝌蚪找妈妈》一篇课文,教师在开展该节课程的教学时,可以优先结合微课视频将蝌蚪介绍于学生,首先让学生产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教师再深入介绍有关语文知识,包括一些生僻字、词等,让学生从兴趣出发,形成对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同时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微课了解蝌蚪与青蛙之间的知识,这对普及学生的认知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2.2利用微课增强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大多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易于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也常会对一些陌生事物感到好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再结合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而为了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教师可以有机结合微课内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乌鸦喝水》一篇课文,该篇文章的教学内容为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学习一些新的汉字。基于乌鸦想要喝水的核心内容,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结合微课将乌鸦与瓶子中的水生动形象地介绍于学生,然后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乌鸦想要喝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教师通过借助微课的方法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针对生动形象的内容思考如何让乌鸦喝到水,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积极意义。如学生很可能回答“用吸管、将瓶子推倒等,”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针对一些答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当有关回答具有可行性时,教师应适当给予鼓励,切实起到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作用。
2.3利用微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只有全面了解课文主旨,明确内涵才利于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对此,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确保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旨具有重要意义。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机结合微课内容的应用,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视频信息,让学生明确课文所表达的内涵。例如,在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有《坐井观天》一篇课文,文章的主旨是介绍坐井观天地成语,让学生明确该成语的深入含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若只是通过口述,很可能不能够让全部学生了解该成语的主旨,不利于呈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够有机结合微课内容的应用,则可以将青蛙与井生动形象地介绍于学生,同时再结合青蛙无法跳脱井的动作画面,则利于生动形象地诠释坐井观天成语的内涵,促使教学工作提升品质。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于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也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另外,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具有广泛传播的特点,基于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强化与有关学生家长的沟通,将一些微课资源传递于学生家长,让其辅助学生进行学习有关知识,这既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利于提升教学工作的品质。
2.4运用微课引导学生展开巩固练习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进行积累巩固的关键时期,而练习是学生们巩固知识的重视方式。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件引导学生展开课外练习。首先,是阅读练习。语文新课标中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学生们必须要展开课外阅读,才能实践新课标的要求。微课件背景下,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件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即,以教材文本为点,由点到面,呈现多篇相关联的文章,让学生展开集中阅读。其次,是字、词、句的练习。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件呈现学生们学习过的生字,让学生们结合该生字,写出尽可能多的形近字,组出尽可能多的词语,并对每一个词语造句。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能力展开层次性的练习,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微课教学具有广泛流行的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对此,教师若能够在教学中有机结合微课内容,势必也利于更好地解读课文知识,激发学生对有关课文内容额心情,进而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而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也应明确具体的结合微课教学的方式。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对语文教学结合微课的方式进行了深入说明,如可以利于微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利于微课进行辅助解读课文等,希望能够为有关教职人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罗萍.基于微课视域下小学语文翻转课堂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1(3):1.
[2]王巧儿.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5):2.
[3]刘艳平.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教师博览:下旬刊,2020(12):2.
[4]朱芸.基于微课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小学生(中旬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