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灸疼不疼?
很多人在看见针的时候本能的会产生恐惧感与排斥感,认为针灸会疼,但实际上,如若针灸手法适当的话,疼痛感甚微。且具体在针灸的过程中有多疼,与医生的手法、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如若医生的进针手法专业,患者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感则会非常微弱,因而选择正确的针灸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针灸体验感具有显著意义。目前揿针的广泛使用对特别怕疼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二、针灸的治疗作用
针灸的作用往往体现在3方面——疏通经络、改善阴阳失调以及扶助机体正气。疏通经络是较为最为常见的作用,如若患者经络不通则可能出现气血运行不畅,发生疼痛、麻木、肿胀等症状,针灸则能够更好地将经络通畅,保障气血运行正常。阴阳失调的类型较多,包含阳盛阳衰、阴盛阴衰等,患者可能出现壮热恶热、烦躁不安、面红等症状。对阴阳进行调和,主要是将机体阴阳失衡的状况进行转化,阴平阳秘,保障患者的健康。扶助机体正气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驱除病邪,通过增强正气的方式,保障患者减轻综合症状。归根结底,针灸的最基本作用是对人体进行调节,改善人体失衡的情况。
三、针灸适应症与禁忌人群
针灸的应用范围较广泛,适应症众多,且疗效肯定。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1.呼吸系统疾病,如鼻炎、支气管炎、鼻窦炎等;2.眼科疾病,如白内障、结膜炎、近视等;3.口腔疾病,如压痛、牙龈炎等;4.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下垂、反酸、便秘、腹泻、痔疮、结肠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神经炎、小儿麻痹、中风后遗症等。上述疾病之中,神经系统疾病或是痛症,应用针灸的效果较好,能够更好地保障受损神经得到休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除疾病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针灸起到瘦身减肥的效果。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能够接受针灸治疗,部分患者并不适宜应用针灸治疗,如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等。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自身血糖较高,如若在机体出现伤口,愈合能力较差。虽然针灸带来的创伤较小,但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如若未对针口进行全面的处理或是全面控制饮食,则可能导致伤口、针口出现感染情况,因而并不适宜进行针灸。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主要包含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该种类患者由于其凝血时间较长,导致针口容易出现持续流血等症状,因而并不适合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具有皮肤性疾病,如感染、溃疡、瘢痕等患者不适宜在该位置进行针刺,具有银屑病等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同样不建议接受针灸治疗,避免提升患病几率。
四、针灸注意事项
医患在实施针灸前应确认体质以及病症,患者应保持较为放松的状态,避免出现精神高度紧张等情况,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灸,取穴应保障精准,灸穴的时候避免热力不均匀。对于怀孕的女性则要可能避免针灸,如若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则应保障针刺力度,避开腰腹部能够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充分保障母婴安全。如若患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是多发生自发性出血,则应避免进行针刺治疗。针灸多针对精神性疾病,如若涉及眼部疾病、心肝肾等器官疾病或是消化系统疾病,则应注意针灸过程中的针刺力度,避免使用直刺法,充分保障各脏器安全。同时,不得对皮肤感染处、溃疡区以及瘢痕处进行针刺。
针灸对于部分疾病的确能够起到较好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的疾病均适用于针灸治疗。尤其针对较为危急的重症疾病,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等,有助充分发挥针灸的实际作用,保障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