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些生动形象的具体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所学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学科素养。借助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会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积极作用,充分挖掘出地理学科的教育功能。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创设各种情境,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怀疑,进而引发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兴趣。问题情境中的提问不一定非要得出所谓的固定答案,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例如,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然界外部条件变化给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逐步变暖,人类的经济活动以及生存条件受到影响。同时,这一热点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因此,创设此课的问题情境时,教师可逐层深入地提出相关问题,先让学生找出气候变化的原因,进而指导学生依据文献、图表等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造成哪些影响。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全球变暖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哪些影响呢?你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会造成哪些影响?”同时,通过介绍马尔代夫目前的平均海拔只有一米,面临随时被海水淹没的危险,当前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以及太平洋海域中许多珊瑚死亡等现象的频繁出现,表明气候在逐渐变暖,以丰富的实际事例使学生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全球变暖后给自然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讨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一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冰川慢慢融化。二是温度升高,海洋本身的热膨胀所致。
二、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理论与生活知识
地理学科和日常生活有着深远联系,大多数的地理知识都是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把教学侧重点和生活相互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转变枯燥、灌输式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而且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会拉近师生和生生之间距离,让学生把在课堂中掌握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积累更多生活经验。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水循环”这一重点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教学的侧重点系统研究,需要教师采用示意图给学生讲解水循环的整个过程以及所具体体现出来的地理含义,让学生能够掌握三种水循环类型特征,并深刻理解水循环规律。而在这时,教师应采用信息技术第一时间给学生展现出收集好的图片,其中一张是某一地区在发生内涝时人们的出行照片,还有一张是某一地区风景如画的照片,教师再给学生介绍图片的地理环境,像第一张照片该地区夏季有强降雨,会引发城市内涝灾害,导致市民出行不便,甚至造成安全事故;而第二张照片所呈现的城市虽说降雨也是较为频繁,但其具备完善的水循环系统,从而避免了城市内涝,这也被我们称之为“海绵城市”,通过融入这一生活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完成这一教学后,教师应进一步给学生播放“海绵城市”视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海绵城市吗?”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采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所认为的“海绵城市”是怎样的,其中有一个学生就说“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很好地利用自身的弹性来化解伤害,像在下雨时能够储水、渗水以及吸水。在这时,教师应进一步深化情境问题,让学生探究“海绵城市”怎样实现正常运转,并在课件上给学生展现出“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实际工作图或者视频,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和探究“海绵城市”内部水循环系统都有什么,也可以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处理问题,实现利用深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化认知转变成为理论认知,把间接和直接经验融合。
三、创设探究情境,诱发学生探究心理
为保证探究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探究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为探究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从而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思维。例如,讲授“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热情,教师可借助探究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首先,教师可介绍《三国演义》中“火烧上方谷”的故事:诸葛亮第六次讨伐魏国时,在渭水和司马懿对阵,诸葛亮利用连环计将司马懿诱入上方谷,同时点燃在上方谷准备好的柴草,使魏军损失惨重。司马懿父子被火海包围,无处藏身,危在旦夕。此时,天降大雨,大火熄灭,司马懿及其大军逃脱。有趣的故事激发出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教师引入问题:使司马懿父子获救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那么,这场大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热水和冰块上方的空气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运动的原因,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探究教学情境有效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为之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落实授课的重要性,要具备终身学习意识,善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各种知识,还要善于灵活运用,使地理知识学习变得简单、轻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荣国宇.浅谈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05):60-61.
[2]储艳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