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在语言研究中,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语言的三大组成部分。词汇作为语言建筑的砖瓦,是思想的重要载体。英国语言学家D. A. Wilkins讨论了词汇在交际和表达中的地位,他认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但是没有词汇,人们不能表达任何东西。归根到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1]
在目前的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在中学,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教单词。教师一般使用词汇表、录音机或多媒体设备让学生阅读课文两遍,纠正发音,然后翻译成中文,列出几个单词的用法。课后,他们只是死记硬背,一些学生甚至感到无聊,放弃学习英语,这给未来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许多研究者发现有必要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探讨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以指导教学实践。
2.原型范畴的定义
2.1范畴和范畴化
在西方学术史上,“范畴”一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对范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阐述。这对逻辑学、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实,这个范畴就是分类,我们对它并不陌生。当人们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他们会时刻对事物进行分类,这样他们就可以有序地记忆事物。然而有些东西是不容易辨认的,因而很难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分类。例如温度和颜色往往是连续出现的范畴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的状态。客观世界本身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和温度、颜色的标记。温度和颜色的分类主要是通过心理过程来实现的。语言学家把这种分类看作心理过程的分类。范畴化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心理过程,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部事件进行主观外化和一般划分。它是一种理性活动,赋予世界一定的结构,使世界从无序走向有序,它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2]
2.2原型
原型理论最早是由Rosch在1978年提出。原型理论的应用印证了他在20世纪70年代的主要发现。有一种观点认为原型是指一个范畴的典型代表。在基本层次类别中,原型是一个典型代表并具有最大的家族相似性。人们可以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努力来区分范畴中的原型例子。当提到范畴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原型例子。根据Wittgenstein,人们可以根据家族相似性原则知道所有的参考文献,并且掌握了原型实例。Rosch认为原型是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实例。另一种观点认为原型是关于心理过程的,在Reed看来原型是范畴的平均属性或集中趋势,是对范畴进行一种相对抽象的图式表征。[3]也就是说所涉及的范畴的成员与中心特征之间是有联系的。原型是指比较抽象的心理表征,它收集最能代表给定范畴实例的主要属性或特征。[4]
3.词汇教学例子
3.1词义的原型效应
图1
“union”的原型意义是将两个或多个元素连接在一起的行为。例如: Water is the union of oxygen and hydrogen. 水是氧和氢的结合物。
“union”如图1所示有五个扩展含义。第一个延伸的意思是一对夫妇的婚姻。例如: God will bless our union.第二个引申意义是学生、工人等的组织。例如:My brother headed up the Student Union last year.这里的“union”和“student”结合起来代表着专业名词学生会。第三种引申意义是指学校、国家、整个世界等的正式而庞大的组织。例如: I hope that I can visi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这里的“union”和“Beijing”,“university”结合起来也代表着专业名词北京联合大学。第四种借助转喻,“union”可以指人或动物身体的伤口愈合。例如: Let me see the union of your hand now. 最后一种引申意义是团结,是原型意义的隐喻。例如: We live together in the perfect union every day.
图2
英语单词“head”的语义范畴以“head”的原型意义为中心,该词的原型特征主要有“人体的一部分”、“人体的重要部分”、“人体的末端”等,而“head”的这些特征是其词义外延的基础。隐喻和转喻是人类概念化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当一个概念和另一个概念有相似之处时,人们倾向于用另一个概念来理解它。 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如“头”,指的是植物、斜坡、一瓶水等物体的结束或开始部分,因为这些物体和人都有“身体”,而“身体”也有终结。隐喻是人类分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组织我们对世界的思想的基本方式。因此,“head”的隐喻意义是通过从原型域到非原型域的隐喻映射来发展的。 转喻也是语义延伸的必要手段。这暗示了一词多义现象与人类的认知系统密切相关,意义的变化过程一般与认知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3.2单词层级的原型效应
图3
如上所述,它表明了这些词之间的垂直关系。 在本表中,“建筑”是所有词汇的上一级词汇,而“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医疗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则属于基础级词汇。基本词位于中心位置并有从属单词。
学生应该以基础词汇为中心层次,然后扩大词汇的上级层次和下属水平。他们还应该学习如何获得原型意义,然后通过联想、隐喻、转喻等方式拓展不同的词汇意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4.启示
在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发现一些可以推广的教学启示:首先,教师要注意基本的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汇是日常交际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第二,教师应引入上级范畴词汇和下级范畴词汇,根据这个理论,教师可以综合意义、性质、特征、类别等语义相似的词汇。第三,教师还应该注意多义词。由于一词多义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它们可以围绕原型意义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范畴系统。
参考文献
[1]Wilkins, D. A.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Edward Amold Press,1972.
[2]Cook, Vivia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 London: Arnold,1996.
[3]王寅.认知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Vyvyan, Evans. A glossa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 Manchester: Edinburg University Press,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