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医医疗资源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分布均衡性不仅关系到居民获取医疗服务的机会和公平性,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更与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差异化、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很难在本地区得到满足,居民医疗活动呈现出广泛的跨区域特点。而构建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远程医疗服务协同模式则是实现医疗资源跨区域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居民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全周期医疗服务的最佳路径。但在实践中也遭遇了跨域信息标准不统一、基层信息化薄弱、机构间资源协调难、平台应用功能不足、医疗协同效率不高、中医“望闻问切”无法完全远程实现等问题。“互联网+”的分散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特点促使医疗服务可以在医联体、医共体、医疗联盟等组织形式上进行广泛而便捷的协作,促进医疗资源自由流动和信息互联互通。
二、总体目标
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医联体远程医疗协同平台首先要满足中医医联体内医疗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在此基础上支撑开展各种区域医疗协作业务,从而实现提升区域中医诊疗的整体服务能力和促进分级诊疗的总体目标。参照国内外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标准和医疗信息互操作性实施理念,利用互联网、5G、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中医四诊仪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结合区域医疗协同信息交换与共享业务场景,制定统一信息标准规范和安全运维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医疗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云平台,实现中医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
三、技术架构设计
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医联体协同平台在技术架构上主要要实现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医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共享,通过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区域信息共享标准和规范,建立一个统一的跨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对区域内各医疗机构异构数据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升级,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是中医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之间资源的协同,通过建立一个跨区域医疗资源协同平台,促进区域各医疗机构之间在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疗诊治、临床研究、教学培训等方面进行更直接的交流合作和业务协同,各医疗机构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个是在数据互通和信心共享的基础上实现的。基于“互联网+”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云平台的技术架构分成三个层面的建设:基础设施层、数据整合层、应用服务层,如下图所示:图1 平台应用功能设计
四、应用体系设计
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应用服务层是以医联体内患者健康为中心,统筹医联体的医疗资源,优化各机构间医疗协作流程,其主要功能是开展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联合门诊、远程联合查房、双向转诊、远程教学等互联网协作服务,创新互联网+远程医疗信息和业务协同模式,实现中医医联体各医疗机构间的线上和线下的业务协作延伸,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提升医联体内医疗同质化服务水平,实现医联体内连续性、一体化、多样化的医疗协作服务。
(1)远程会诊中心:机构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危急重症患者及疑难诊治问题时,可通过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发起多方会诊申请,患者电子病历、影像图像、检验检查报告等临床资料可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平台进行加密共享,专家可通过音视频与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远程诊断和指导治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和基层医生业务能力。
(2)远程影像中心: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平台标准的影像数据流和工作流管理,实现区域内所有成员医院之间的影像/超声、病理、心电、诊断数据和专家资源远程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阅片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3)双向转诊中心: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在基层医疗服务中的作用,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平台建立区域双向转诊中心,实现双向转诊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基层医院疑难危重病人和慢病康复患者的便捷双向转诊,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序推进分级诊疗模式落地。
(3)远程联合门诊:集成中医四诊仪智能终端,利用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的方式,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协同平台与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进行联合远程问诊诊断和诊疗方案讨论,患者的信息在联合诊疗过程中实现可视化共享,远程的“望闻问切”,采集患者脉搏、舌苔等实时数据,实现与现场面诊接近的方式远程解决基层疑难以及特殊患者的诊治问题。
(4)远程联合查房:对术后重症患者,上级专家可以通过利用远程查房车随时通过平台远程查房功能实时查看患者床边实时视频和各种医疗信息,提供术后康复指导,将康复期患者转到基层医院治疗后,专家可以对康复期患者进行远程管理和指导,同时也极大方便了专家对基层住院医生的帮扶。
(5)远程教学中心:依托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服务协同平台整合音视频、数据同步共享、即时通讯等多媒体互动功能,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区域医疗教学培训中心系统,提供包括直播教学、手术示教、远程培训、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库等服务,创新多元化、多维度的远程医学教学培训模式,促进了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的共享,助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6)协同监管中心:结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共享应用场景,明确区域各医疗机构医疗业务协同管理边界、职责分工和协同联动机制,形成统一的互联网医院运营管理、质量监管、运维服务体系。通过构建区域业务协同监管中心,实现对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协同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方位业务协同进行统一的管理、分析和预警,保障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五、思考与展望
推进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构建中医医联体远程医疗平台则有助于推动区域疾病诊疗标准、中医医疗服务同质化标准以及医疗数据共享标准等区域医疗一体化发展体系的建立。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作为一种新业态,其业务协同体系、运营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数据共享和信息安全体系都还处于探索建设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信息一体化内涵建设,制定统一区域数据归集、医疗资源协同、数据安全共享等基础标准,重点解决区域各医疗机构异构系统交互、区域医疗数据整合、跨域信息安全保障等平台关键技术问题,推进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助力区域医疗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