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提高对爱国主义教育渗透的重视程度,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元素的发掘及融入,同时积极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方式与载体,注重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应用,让学生更好地明确个人与祖国发展命运之间的联系,进而更好地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积极的爱国情感,立志成为为祖国、为人民谋福祉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文章作者为中心体现爱国主义思想
初中生虽然在学习上,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领,通过不同的讲解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的感知力,让教材的文章讲解变的更加有意义,通过学习不同的讲解内容,教师也要慢慢的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技巧,通过这样的规律传授,有效的结合多篇文章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学生思想境界,改善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学生逐渐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意义。
例如,现在初中的教材中,收纳了很多篇鲁迅先生的作品,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也是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对学习的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分析。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孔乙己》《故乡》《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教师讲解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先对鲁迅先生进行介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是近代最出名的文豪。鲁迅先生的作品都有共同的特点,过故事的情节推动,表现自己的思想,但是不同的作品,内在的思想有所不同,有的是对旧社会封建统治的惋惜,有的是批判社会动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师可以有效的根据不同的讲解主线,为学生有效的渗透爱国主义,让学生能从中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二、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升学方面的压力,所以可供教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视语文教材中现有爱国主义元素的发掘和整理,开发出专门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将其科学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丰富初中语文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提升语文课程教学的育人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只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整理,就很容易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素材,创设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例如,在《邓稼先》一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讲授课文基础知识,还可以通过邓稼先人物形象解读发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并制订出更加有效的爱国主义教学方案。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收集与邓稼先先生相关的网络资料、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邓稼先先生是如何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这样可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渗透和高效开展。再如,在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中,很多都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沁园春·雪》《望岳》《敕勒歌》《岳阳楼记》等,学生从中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发展。
三、以文章内容为中心融入爱国主义思想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很多爱国主义思想的文章,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随时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不同的讲解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对爱国主义思想有明确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要想有效的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师就要结合实际的讲解内容,先制定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的思想专注力有所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渗透思想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在教学中,先从根本着手,以教材为主,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让学生有更清晰的理解。
比如,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句子,向学生介绍爱国主义想象。比如文章第一段“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其中“雄健的精神”指的就是爱国精神,通过开篇渗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文章学习中,也能透过文章的内容,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实际的景物、事物,来象征着民族精神,通过长江、黄河来比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其中的爱国思想就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四、结合时代热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进步以及教育环境的持续优化,初中生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在不断增强,教育对象的思想价值观念也日趋多元化,其中很多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功利心理和个人主义倾向,爱国意识和爱国精神则比较缺乏,这对中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是相对不利的。对此,语文教师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一定要在充分调研学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结合时代热点话题和内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语文课程教学与社会热点相融合,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知识的消化、吸收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时代热点的思考与探究中收获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有效内化为个人的高素质情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时,要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掘语文知识中国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侧重文学知识的讲解,还要从思想的角度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初中的教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主要阶段,通过事实讲解和学生自身想象力的激发,让学生在情感、学识、思想和行为上都能产生共鸣,有效的认识到自身需要提升的方面,充分的了解爱国主义思想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春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吉林教育,2020(13):40-41.
[2]曹文军.初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20,5(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