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
陈凤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凤平,. ​关于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学,2021.4. DOI:10.12721/ccn.2021.157939.
摘要:
在目前体育改革的发展形势下,改革工作未得到深入研究,制约了改革的全面进行。为推动高中体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深化体育改革,需要着眼于内部系统的协调,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整合,科学的制定完善的改革与发展策略。在本文中则从不同的层面深度剖析了新时期深化高中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为高中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体育改革发展战略
DOI:10.12721/ccn.2021.157939
基金资助: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学校体育占据了重要的比例,是体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备受家长的宠爱,怕苦怕累成为了最为明显的标签,积极做好高中体育改革工作是构建未来蓝图的关键所在,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其中下文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出发,对高中体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一点可行性建议,为高中体育的创新与改革奠定基础。

1、学生方面

1.1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好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为面临高考压力,体育课程存在困境,然而在全民健身口号下学生身体素质是值得考虑的内容之一,体育课程可以减轻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压力,也能够锻炼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推动性。对此体育老师需要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采取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于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另外,体育教师还需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遵循学生的主人公地位,结合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提高趣味性与形象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精神,让学生在长久的锻炼当中养成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与体育素养,为接下来学习奠定基础[1]

1.2引导学生树立坚持不懈的锻炼意识

从理论上分析,之所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主要的目的便是不再让学生的体育锻炼局限于体育课程之上,而是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自觉养成锻炼的习惯,在持之以恒与坚持不懈的锻炼当中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学生身体可接受的强度为主,采取多样的锻炼形式,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一般而言,自主锻炼具有枯燥性与乏味性,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体会到锻炼所带来的乐趣,所以,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体育锻炼的教育培训,打开学生体育锻炼的思维,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不同的认知,如此才能在长久的锻炼下达到内心想要的锻炼效果。

2、教师方面

2.1重视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人公地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重视。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教师不可追求体育成绩的高低,而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围绕课堂、教师、教材三个方面所展开,学生被动的接受体育知识,不仅会感到体育课程枯燥乏味,也会产生抵触心理。在新时期,体育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加以重视,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为主[2]

2.2采取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关系到教学质量。在新课改下,体育课的宗旨便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协调能力,让学生在强身健体之中增强抵抗力,然而因为受到高考所带来的限制,大多数高中学校体育课程课时比较少,难以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对此,为改善这一现象,需要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并且教师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将篮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等体育项目融入到课程之中,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当中舒缓身心的疲劳。同时,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小规模的体育比赛,比如短跑比赛,篮球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之中,也能促使学生通过比赛增强集体意识。

2.3改变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假如教师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那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恐惧与紧张,无法促使彼此之间加以沟通与交流,所以在新时期要创新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民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以此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对于教师而言,需要从自身做起,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同学,只有遵循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才能在厚此薄彼当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并相信学生内在的潜能与能力,帮助学生将体育锻炼列为生活与学习当中的一部分[3]

2.4合理设计课程

在体育改革与发展当中,需要对课程内容的作用与价值加以重视,因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课堂教学当中,体育教师需要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增强其丰富性与形象性,让学生在体育学习当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另外,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年龄特点合理设计,科学分析,以提高学生自身锻炼能力为主。或者在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时要采取多样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竞赛比赛,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3、学校方面

3.1合理安排体育课程

在传统教学当中,因为体育课程课时比较少,无法发挥出体育课的作用与价值,所以在新时期,学校需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在规划课程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比如对季节因素、天气因素加以考虑,夏季可以安排运动负荷小的体育项目,避免学生出现中暑等一系列现象。另外,还要对课间活动加以运用,尤其是大课间是体育活动的重要时间之一,学校领导须加以重视,在大课间通过采取多样的体育项目促使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开展跑步或健美操,以此缓解学生学习当中的压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2举办体育比赛

高中生正是处于青春叛逆期,无论是生理与心理发展均趋于完善化,好胜心比较强,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体育技巧对策,学校可以针对性的开设体育周或者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当中提高胜负欲。另外,学校在开展体育比赛中要提高其趣味性与竞争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机能锻炼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与团队协作能力。

3.3进行成果推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学校而言要做好体育资料的收集,同时落实上级教育部门所下发的体育政策,并引领体育教师进行研究,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研究平台展示平台。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好优秀研究资料的规划,找寻共同的规律,构建教育信息网络发展中心,推广体育教学成果,为广大的体育工作者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此为体育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带来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当中需要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方面入手,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锻炼意识与体育素养,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拉近师生关系,学校得要合理安排课时,开展相应的体育锻炼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中,推动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清轩,王毅. “健康中国”视阈下学校终身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1):117-120.

[2]季浏,马德浩.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 体育科学,2019,39(03):3-12.

[3]刘舒鹏,李延超. “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思路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7,39(04):76-8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