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依次为主要特征的形成慢性代谢性疾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风险高于普通人,感染预防和治疗不到位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因素。高血糖、高渗、血中酮体增加等都会使削减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因此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形成体表急性化脓性感染,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恶性影响。我院临床尝试针对糖尿病体表急性化脓性感染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现以护理实验方式报道实践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常规组:女性20例、男性10例;41-75岁,平均(48.21±8.54)岁;
观察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40-77岁,平均(50.21±7.20)岁。
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通过了统计学差异性检测 (P>0.05)。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治护方法,切开引流换药;观察组以火针烙法配合拔罐治护,局部清洁患者需要护理操作的部位,利用酒精灯把0.8mm 的中粗火针烧红至白亮,迅速在感染病灶部位及其周围垂直点刺十下,于针刺区域内用火罐拔吸 8-10min,拔罐区域会有少量的出血情况,拔罐完成后及时清洁血迹并消毒(0.1%苯扎溴铵)。隔天再按照上述步骤护理操作1次,重复6 次。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如下:①饮食调护:采用辨证施膳思路,给患者制定清淡的饮食计划,切忌食用油腻、腥发性质的食物[1],精准控制血糖,遵循临床血糖患者的饮食管理规则,记录患者每日饮食情况,明确患者每日饮食所需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合理搭配。②情志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鼓励患者倾诉和表达,善于利用沟通技巧,多宣传成功的治护案例;嘱咐患者家属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能够保持乐观心态,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
③运动护理:参考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护理要求,依据患者个人身体状况推荐患者参与适当的运动,如骑单车、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④皮肤护理:选用温和的皮肤清洁产品,尤其是皮肤褶皱处着重护理;涂抹适当的保湿产品;提前告知患者避免对皮肤的用力抓挠和过度摩擦;衣物和被褥选择棉质材料,减轻外部刺激。⑤降糖药物服用严格遵医嘱,科学监测血糖和血压。
2结果
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病灶痊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
表1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和病灶痊愈时间比较结果(x̄±s)
3讨论
西医认为糖尿病体表化脓性感染疾病应首先采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然后依据患者病情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清创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的弊端就是会加剧患者的疼痛且感染风险较大。中医采用火针烙法配合拔罐,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手术创伤,创面缩小,降低了感染风险,治疗过程具有安全性且时间较短,患者接受度较高。其中火针疗法通过针具刺入人体部位或者学位达到快速治疗疾病的效果,激活患者的经络之气、温通散寒、消瘀散结、放血排脓,减轻疼痛[2]。拔罐在中医护理临床也是常见方法,通过热力作用排出火罐内的空气,在负压作用下火罐吸附于人的体表,负压与温热共同作用下可以扩张患者的毛细血管,加速血液流通,改善局部营养状态,进而达到提升局部抵抗力的效果[3]。此外,负压作用下患者感染部位的脓液可以排出,降低体表皮肤张力,不同程度缓解疼痛。
本次实验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和病灶痊愈时间两个指标和常规组患者比较均有突出优势。
结合上述实验数据,本研究基本肯定了中医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糖尿病体表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症状的实际效果,临床上应该积极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冬梅,王键,刘晶.中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体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护理体会[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11):273-274.
[2]郭清华.糖尿病合并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围手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0):3.
[3]杨蕾.外用中药辅助治疗糖尿病皮肤化脓性感染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天地,2021,18(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