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在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科教育工作者都需要重点开展的任务。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需要跳出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局限,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重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有助于我国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每一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与基本内涵都不相同,道德与法治学科自然也是如此。客观来看,道德品质、健康生活及法治观念是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三大切入口。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要立足于这三大内涵,创新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规整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在教育工作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能够紧跟社会发展,避免与社会脱节,最终促使理实一体化教育原则落地落实。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挖掘核心素养培养元素
在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科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驱动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也应该立足于教材。在新课改工作的推进下,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历经多次创新,其中较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诉求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对此,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显性或隐性核心素养教育元素,在两种元素相互统一结合的状态下,开展核心素养教育,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现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能够有效浸润并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生命的思考,也包括法治的天地;既包括青春的懵懂,也包括世界的创新。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不急于引入一些过于先进、创新的内容,而是可以基于现有教材,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此后再在教材知识点的架构下,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教师要整合学科内容。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有较高的吻合性,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情感发展需求及能力发展需求。其包含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包括但不限于道德法律、心理健康以及国情等知识,但这些知识点相对较为分散。为保证学生道德法治意识的集中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整合。
(二)参与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构建实践型课堂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其教学目的除了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外,还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政治知识,积极关心、参与国家政治,毕竟青少年才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对此,为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内容中去,从而不断提升其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建设美丽中国方面的内容时,教师首先为学生讲解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分析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对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组队,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自身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采访调查的方式,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依据自身的所学知识,对其提出整改意见。虽然学生由于自身的见识受限,看待事物和问题时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防治措施相对稚嫩,但在此过程中仍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道德核心素养
随着学生的成长,初中阶段的学生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其感知塑造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承担着对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同样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责任。这一阶段的学生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价值观念尚未形成,道德意识相对薄弱,对于事物的认知也较为模糊,而且受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影响,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种类繁多、复杂,若无正确的引导,极易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做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并且该课程的开展还能为其素养形成提供大量的理论依据。因此,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始终贯穿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中有关“走向未来的少年”的内容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为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件来激发学生的责任担当感。例如我国第一批留学生詹天佑、欧阳庚等人,利用九年的时间学完了十六年的课程,完成全部学业,回国后用自己所学知识报效国家,虽经历重重阻碍,但初心却从未动摇。通过历史人物事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育趋势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要目标,重构教学模式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大课题,也是我国教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养分。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探讨[J].东西南北,2020(2):114.
[2]王艳.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J].情感读本,201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