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研究
倪周 秦燕 赵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倪周 秦燕 赵玲,.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研究[J]. 护理研究杂志,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摘要:
目的:观察并探讨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程介入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急诊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设为参照组(n=43)、实验组(n=43)。其中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全程介入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优良率为93.02%,高于参照组74.42%(P<0.05);实验组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低于参照组34.88%(P<0.05)。结论:经桡动脉实施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配合介入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PCI急性心肌梗死全程介入护理遵医行为并发症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凶险,致死风险较大,是因为冠脉血氧不足,以致于心肌在缺少血氧支持的情况下而坏死所致,以胸前区疼痛不适、心跳异常为主要特征,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很有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死亡[1]。在最佳时机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恢复血流灌注,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健康,但是溶栓治疗时间窗比较窄[2]。而PCI在急诊中应用广泛,能够及时疏通血管,由于安全性高、微创、操作简单而被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因此,强化PCI治疗期间的护理配合,促使患者预后质量提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意义重大。故而本研究纳入86例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临床护理对象,观察比较了全程介入护理效果,以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急诊经桡动脉进行PCI治疗,按照红蓝双色球法,将之随机设为参照组(n=43)、实验组(n=43)。参照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46-78岁,均龄(62.78±5.52)岁;实验组27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47-79岁,均龄(62.88±5.96)岁。两组基础资料匹配度较高,可比性充分,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口服2粒替格瑞洛、300mg阿司匹林,1次/d;仰卧于病床上,向外伸展右上肢,全面消毒,成功局麻之后穿刺桡动脉,将6F鞘管置入,并通过鞘管,将低分子肝素注入,给予抗凝治疗,然后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狭窄部位,置入导丝并达到狭窄的血管部位,进一步球囊扩张,抽吸血栓,支架植入。

参照组43例患者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针对性指导患者用药,积极对症处理,认真监测并记录患者病情,鼓励患者康复运动。而实验组43例全程辅以介入护理,包括(1)心理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期间,多数患者受疾病困扰、折磨,心理状态异常变化较为明显,比如畏惧、恐慌、焦虑等等,不仅会降低患者配合度,影响其遵医行为,而且还会不利于桡动脉收缩。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态变化给予加强评估,动态了解掌握患者的心里所想,利用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消除其后顾之忧,从而改善其遵医行为,积极主动配合PCI介入治疗。(2)体征观察。急诊PCI治疗操作对人体有一定的创伤性,风险较大,加之个人体质差异化因素,部分患者可能会在PCI治疗期间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心跳、血压、脉氧等体征进行全面动态监测,如果患者呕吐,立即将患者的头偏向左侧或者是右侧,预防误吸、窒息、呛咳;PCI治疗之前备好急救物品,以便于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立即向医生报告,以便于病情异常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3)监测冠脉内压。插管置管时,如果开口异常,可能会降低冠脉造影导管压力,导致其嵌顿;球囊扩张血管时也有可能会导致压力降低,必须立即告知医生,及时规避,警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期间与医生默契配合,及时传递治疗用具,缩短治疗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而诱发感染。(4)并发症预防。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在PCI治疗过程中比较多见,护理人员监测期间若是发现异常,立即向医生反馈,并按照医嘱要求进行针对性处理;协助患者科学饮食、合理用药、康复运动。

1.3观察指标

(1)遵医行为优良率。患者全程主动遵从医嘱要求配合治疗护理,视为优。患者全程被动遵从医嘱要求配合治疗护理,视为良。患者全程不按要求配合治疗护理,视为差。其中优良例数占总例数百分比,即为优良率。(2)并发症。主要包括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等。

1.4数据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实验组与参照组所涉及的临床资料均采取SPSS22.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均满足正态分布,其中遵医行为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表示为例(n)、百分率(%),测定结果以P值表示,当P值<0.05时,说明检验结果有差异。

2.结果

2.1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遵医行为优良率 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照组遵医行为优良率对比捕获.PNG

2.2观察比较实验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捕获.PNG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趋势逐年低龄化,作为一种普遍多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跳异常、胸痛、心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经桡动脉PCI治疗虽然可以疏通血管,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患者不了解这种治疗方式,容易因为较差的治疗依从性而降低临床疗效[5]。因此,高效的介入护理配合,改善遵医行为,以提高临床疗效,显得很有必要。本研究随机对照,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优良率93.02%,较参照组74.42%更高(P<0.05)。肯定了全程介入护理的可行性。因为全程介入护理满足了每位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实际需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轻患者痛感,实现康复促进;从身心护理一直到PCI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各项急救措施的提前准备,让患者享受到了全面专业化的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各方面状态,提高了遵医行为[6]。与此同时,实验组局部血肿、心跳异常、呼吸困难等并发症16.28%较参照组34.88%更少(P<0.05)。这可能与患者优良的遵医行为有关。局部血肿是因为PCI操作过程中重复穿刺、导丝置入时引起损伤、治疗后未按要求按压所致。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能,尽可能的避免重复穿刺,并且在治疗之后根据要求进行按压。术中肝素的使用,也有可能会导致局部血肿,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动态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心跳异常可能是因为心包填塞、PCI治疗过程中嵌顿所致;呼吸困难有可能是因为造影剂过敏所致,必须对患者加强监测,可以通过水疗,促使造影剂排出,减轻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7]。全程介入护理模式应用期间,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配合、参与,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规避上述不良行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对于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全程贯彻落实介入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2]胡佳.急诊介入护理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40-41.

[3]马艳丽,范勤琴.全程介入护理在恶性肿瘤伴急性心梗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治疗中应用及对不良反应、术后康复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6):979-981.

[4]卢春,邹丽婷.全程介入护理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0,33(11):180-181.

[5]汪朝霞.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70+172.

[6]杨晓丽.对行PCI后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介入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2):247-248.

[7]唐红,郑明霞,李丽.肿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全程介入护理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291-2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