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性质特殊和患者多样,管理制度相较更松散。调查显示,基层医院内医务人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概率相对较高,大多因感染真菌、细菌所致,患者易患有泌尿系统、呼吸道感染等病症。中医科属于基层医院的基本组成,其治疗方式多样,如针灸、推拿等,不仅治疗常针对相同部位进行,且仪器常直接与患者所接触,存在一定感染风险[1]。为强化医院的感染管理,必须要采取更有效的管控措施。有研究指出目视化标识具有公开化、标准化等特点,适用于医院等场所的管理工作中。为探究其具体效果,此次以2020年5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展开分析作出回顾性总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获得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本次研究时间段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间,按照时间先后划分组别,对照组:2020年5月~2020年10月;观察组:2020年11月~2021年4月。研究对象是该院中医科、外科、妇科等诸多科室中的人员共计100人。(内科30人、外科17人、妇科3人、中医门诊3人、肛肠科12人、检验科10人,放射科5人,针灸科20人)。人员男女人数之比为63:37,年龄在28.0~55.0岁,中位值(38.5±2.5)岁。研究时间范围内,均无任何人员变动等情况[2]。
1.2方法
对照组均按照以往感染管理流程,包括科室寻访调查、重大感染问题分析、总结下一阶段管理方案。观察组则增加目视化标识管理,具体如下:(1)合理划分科室区域,并用对应颜色地标标注。例如清洁区(绿色)、半污染区(黄色)、污染区(红色),并在旁注明简洁文字[3]。(2)污染区的墙面上张贴关于医疗废物处理的流程和事项,针对各种消毒、手卫生等事项张贴图示。(3)不同区域使用不同清洁用具,各区域墙面悬挂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流程图示。
1.3评价指标
(1)对比两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两组均采集700份样本,统计判断样本合格率。以平均菌落数<10 CFU/cm2为标准[4]。
(2)对比两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参考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督导追踪评价表》,从五个维度判定防控结果,各维度总分20,分数越高越好。
(3)对比两组人员理论知识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处理,t及X²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对比
经统计:观察组所选出的样本合格率达85.43%(299/3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14%(228/350)。组间对比,P<0.05;如表2-1所示:
表2-1两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n.%)
2.2两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对比
经对比显示:观察组在感染防控质量检查中,各项目的评分均更高,组间比较P<0.05。如表2-2所示:
表2-2两组医院感染防控质量检查结果(分;x̄±s)
2.3两组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对比
分别于两个时间段下发考核问卷并回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于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的考核评分(96.10±2.01)分,对照组(87.01±1.00)分,证实在采取目视化标识管理后,评分有明显增长。组间比较P<0.05,t=4.511。
3.讨论
以基层医院内中医科室为例,在日常医疗工作中,主要采取诸如刺络放血等物理治疗方式,在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破坏患者皮肤黏膜的保护屏障,导致细菌等侵袭患者诱发不同程度的感染。若该科室内部未制定更有效的管控措施,且人员缺乏感染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而言也可能有感染风险。回顾分析此次研究结果:首先,从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真实结果来看,在两个时间段内均随机搜集相同样本数,观察组的样本合格率明显更高P<0.05;其次,从人员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项目采取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分数均更高P<0.05,证明该组的感染防控工作落实更到位。最后,则是从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考核,下发考核问卷并回收,显示在不同时间段内,观察组的时间范围内明显评分更高P<0.05,表示目视化标识管理能强化人员的专业水平,效果理想。究其原因,是观察组在常规的感染防控措施中,增加了目视化标识这一举措。根据调查可知,当前许多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管理等领域中,目视化标识的运用极为广泛,它指结合色彩适宜且直观的图表信息等来进行管理,能达到管理效果提升的目标[5]。此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在于(1)视觉化,用标识来色彩管理,简洁直观;(2)透明化,显露出重点内容,避免管理工作的盲目性;(3)标准化,可借助于标识来注明定量管理界限,让管理工作一目了然。基层医院应当将预防感染的管理工作作为日常管理核心,定期组织院感科、中医科等多个科室人员参与感染知识集中培训,尽可能避免医院感染事件,各部门各人员齐心协力,共同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目视化标识用于基层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良好,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宁.细节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5(03):112-113.
[2]陈美利,景照峰,黄合田,成蕾,耿粹,吕玉凤,高佳,孟梅,陈冬梅,郎庆华,张建英,陈小羽,蒋石艳,吴桦洁.风险评估联合PDCA改善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21(05):462-468.
[3]张仁霞,张日连,王丹熙.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在老年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20(09):1222-1226.
[4]秦玉萍.目视化标识对基层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6(18):3184-3186.
[5]苗勤,刘海涛,谭宏文,何敬堂,方玲,郭水英.目视化标识管理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09):806-80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