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将生活化实例引入教学,最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不仅体现出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初中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价值。可见,在初中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创新生活化教学途径和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生活化教学不了解
数学是初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初中数学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其应用是初中数学教育发展的关键。但是,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教学方式形式化了,这非常不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目前,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缺失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二)初中教学脱离生活
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生活化教育,它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们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时候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依据。而在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时,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缺乏对必要的生活情境活动的创设,或者教学选择的生活教学案例不恰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意识。因此,它已成为当今初中生活化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
(三)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的实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然而,初中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学生自制力差,难以独立进行思考,就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知识象征性地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按着课本照搬知识和理论。这样的所谓生活化,让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良好的师生互动。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是学生思维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就非常重要。而初中数学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生活化教育。它既符合初中数学的课程设置特点,又非常适合初中生的学习,还能满足初中生在初中学段的数学素养发展需求。生活化教学,不仅让初中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生活化教育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的思考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由自主地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塑造学生理性的人格。因此,初中数学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予以重视并不断改进。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
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数学教材添加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内容。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引用相关的生活事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教材和生活实例,实现对生活化教学的诠释,完成教学方式的创新。
例如,在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两种概念。在学习了相关定义之后,教师可以设问:“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相交线,哪些平行线?”“能否在教室里找到三组相交线和平行线呢?”通过将客观晦涩的理论知识体现在生活中,学生既完成了知识的运用,又能强化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经是很常见的了。初中的学生,思维正处在发展时期,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他们一般难以很快消化掉。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有关数学知识点的数学视频、图片、动画等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还能整合学生生活中遇见的数学场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易于教师的讲解,又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在这样的生活化场景的创设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能促进自身数学思维拓展延伸。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播放一些数学家的纪录片片段,比如笛卡尔、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原理的小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课堂趣味性。
(三)教师要敢于转变教学观念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抵触创新,拒绝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心理。因为在一种新理念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学生情况不适配,与教师教学习惯不吻合的情况,这就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成绩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在面对一种有效可行的新理念时,教师就要敢于做教学的先行者,走在时代教育的前端。面对生活化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在立足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作出适应自身教学方式的改变。
例如在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四边形》中,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纯地采用教师照着书本讲地方式,学生就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如果此时加入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按照角的定义找到各种四边形,并思考它们的不同之处。就能实现传统教学方法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结合,易于达成教学目的。
(四)学生作业生活化
教师在课后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是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布置一些深奥晦涩且脱离初中生生活的作业题目,以求深度拓展思维。这样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初中生此时处在成长关键时段,知识储备不足,过于深奥的理论作业只会让学生感到困难,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就应该布置一些有趣又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寻找答案,锻炼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了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相似三角形》之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生活中寻找“相似三角形”,并记录下来,寻找他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不只对相似三角形理论有了具体的认知,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思维。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收获许多快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创造一种以生活为导向的学习体验过程。设施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问题,参与简单的数学思维活动,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宋庆莉.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抓起[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6).
[2] 胡建超.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应用[J]. 高中数理化 2015年20期 [5] 王会敏. 生活处处有地理——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学探究[J]. 教师 2015年27期
[3] 彭丽霞.初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初探[J].才智,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