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
饶华琴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饶华琴,. 基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194.
摘要: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增强学生数学问题交流能力与数学感悟有着积极意义,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语言表达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194
基金资助:

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思维逻辑的重要时期,而数学语言作为学习过程中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数学知识和学生数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根据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和严密性特点,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数学语言,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塑造学生优秀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提升其逻辑思维。

一、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内涵

数学知识与能力是通过观察、实验形成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自己的逻辑与思路清晰地表达出来,还要善于运用数学语言,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要求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能清晰表达,还要具备数学思维,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深化教学内涵,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提升综合能力,让学生能使用更加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完善数学知识体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学习期间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保持清晰的思路,发展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一)教师规范用语,以身作则

规范的数学语言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与难点的理解与认识,提高学生对章节知识的系统掌握程度,并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善于与乐于表达自身思考。但在数学语言的规范与严谨方面,大部分教师一直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没有系统的与完整的数学语言思维框架。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在传授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到严谨教学,让数学语言表达教学尽可能严谨与细致,在课堂中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格规范教学中板书的数学符号,为学生规范书写与应用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例如,在对“平移与旋转”进行讲解时,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想象一下火车车轮转动的情景。在学生思考与讨论片刻后老师可以大致向学生描述出平移就是上下或者左右移动,而旋转就是物体绕一个点运动。这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初步的肯定,但是对其回答的不严谨性作委婉的批评与提醒,或者可以鼓励学生再认真思考一下,有没有更严谨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提问学生平移只能水平或者垂直运动吗?而旋转时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在学生进行修正与补充后教师说出正确答案与规范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悟到数学语言严谨表达的重要性。

(二)营造轻松氛围,渗透知识

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会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发表意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现欲,也希望他人能知道他们的存在。小学生在课堂上,会根据当时氛围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认为不恰当,他们就会不说话。虽然他们年纪尚小,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感到教育气氛是否合适。所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如此,学生会感到舒适和快乐,才会愿意和教师进行互动和沟通。如果课堂气氛很好,那么同学就不会有心理上的紧张和负担,也就不会去关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才敢于大胆地发表意见。学生要学会去思考、去回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起其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将教室内的时钟盖起来或者放到一边让学生猜测现在的时间,并让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表达方法说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踊跃举手猜测,同时,教师可以给予距离真实时间最近的学生一些奖励,让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之中,通过思考整理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身边常见的事物。

(三)强化表达练习,实际模拟

要想发展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要重视对于小学数学中基础概念的总结,并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数学语言表达有关点进行详细讲解,并在课堂中有意识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以“试一试”“练一练”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加法交换定律”时,出了这样一个题目:“一旅游爱好者骑车旅行,已知他骑1小时走了12公里,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请问他骑2小时、4小时、6小时后分别走了多少公里?”在解答这一道题时,需要让学生先观察题目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算式,大部分学生会很快将“2×12=24;4×12=48;6×12=72”写出。在学生写完等式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总结与观察等式的特点与规律,并在纸上用文字的形式写出自己所得出的规律。这时有的同学可能认为乘积差为24;而另一些学生可能认为乘数是前者的两倍;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乘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数在扩大两倍的同时乘积也扩大了两倍。这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总结出来的规律与表达方式进行点评,之后指出“在一个乘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乘数扩大n倍,那乘积也会相应扩大n倍”这一正确结论与规范的表达方式。在多次的实际模拟训练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意识,在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于授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四)鼓励学生交流,互相沟通

要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师生必须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改变学生的数学表达方式,运用多种数学语言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表达能力。此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各种疑难题目,使他们能够运用大量的标准数学语言进行解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团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同学作为小组组长,教师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些组长选择的建议。在开始上课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进行深入的互动,然后再由他们自己作总结。在此期间,小学生将更多地思考、征求他人的建议,并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加以学习,从而使其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更具有参与性,教师能够更轻松、更愉快地进行课堂的教学。第二,利用同桌互相交流的方法,能够启发学生利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来了解和聆听教师的提问,采用这种“两人一组”的方法,可以解决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缺乏交流和不敢发表意见等问题,尤其是在与熟悉的同学的交流中,他们能够更加勇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在学习“加减”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的方式来了解连续加减的特殊含义,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数学概念讲解还是数学问题解析,语言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营造数学语言运用氛围,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思维表达的积极性,并构建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情境,在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中塑造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06(30):43.

[2]李一线.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1993(10):28.

[3]钱中华,羊琴.小学数学教学前端“三辨”:基于促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2):63-66.

[4]于文华,蔡金法,刘美玲,等.美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及启示:以West Park Place Elementary School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8,27(05):61-6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