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应试”思想的影响,目前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条件还不够完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较低,这些问题都会极大地制约着数学质量的发展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可塑性强,但是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且他们缺乏理解能力,要学好数学还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的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渗透,尤其重视思维训练,这是因为数学思维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从多个角度着手,不要忽视学生的兴趣,要与其实际需求相联系,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消化,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特点。为此,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其今后的学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整个课堂上开展思维教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转换观念,引领培养
“要想让一个人能够好好学习,就得要有一个好的老师。”在课堂中,老师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其教育理念的好坏,关系到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虽然新课改工作正在进行,但是仍然有很多老师的教育理念已经过时,却仍旧不够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从改变教育理念入手,教师要自觉、有目的地开展数学教育,首先要深刻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理解抽象思维对数学学习的重要作用,重视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其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根据课程大纲选择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的课程,以此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1]
二、设置问题,发展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规划,并运用好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教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如果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仅仅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而忽略了学生,忽略了教学内容,即使是再好的数学问题,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运用“问题”的方法,创造出一种有趣的数学课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利用各种设备,利用学生的喜好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他们全神贯注的情况下,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的学习。[2]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时,用一个问题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大家知道图形有哪些变换方式吗,图像变换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图形变换的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以此导入本章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再把准备好的课件、视频展示给学生。同时,要注意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和事件发生环境要充分考虑生活实际,避免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和话题,这会干扰课堂教学和教学规划,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分析实际,阅读理解
小学教学与数学阅读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促进更好生活的媒介。数学阅读在生活中的运用不仅体现出了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数学不断发展,走出课堂,不断在生活中运用深化的趋势。而数学生活化知识的阅读材料,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最终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意识发生。另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数学阅读知识,更易于学生进行共情,引起共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目前在生活中的运算知识,就会运用到小学各种运算的内容。在这样的运算中,需要大量的前置条件和生活场景,这便是数学阅读的表现形式。只有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能够成果地提取出大段文字中的数学条件,才能让数学阅读寓于生活中,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深化理解。[3]
四、把握迁移,提升兴趣
对于年龄较轻、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而教师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事例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他们对新事物的畏惧,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在百分数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计算存款利息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列一个存款计划,并结合数学知识计算出存款到期后能够收获的利息;或是引导学生帮助家里的长辈计算存款利率,帮助他们选择更好的存款方式。由此,学生可以做好功课,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还能够发展学生的计划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认识和掌握。这样的活动课程设计不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了相关数学知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做到了数学思维课堂与生活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很大帮助。[4]
五、关注评价,强调创新
在进行小学数学习题解题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于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优化学生元认知结构,优化学生的理解进程。如若学生给出正确回答,要鼓励并且向更深层次思维推进;如若答错,也不能指责且一味批评,要知道学生的错误意味着思维方向有误,教师要耐心引导,并安抚学生。这一问答活动的进行,是循环往复的,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思维都是灵光一闪的,及时纠正和鼓励,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让学生继续思考。所以,在解题教学提问时,教师要保护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也要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同时,还要注重问题提问的时效性,不要一个问题有始无终,草草了事。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地提出第二个问题,环环相扣,促进学生的思维跳动。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发布形成性评价,而不是最终评价,还要在评价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理解,进行多样化的思考探究。只有这样,学生积极性被调动,才会在评价中不断地提升数学解题的能力,在评价中完成创新。
六、结语
总之,数学思维教学对孩子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倡导数学思维教学,并开展相应的策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深刻。[5]
参考文献
[1]曹成金.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南北桥,2021(6):98.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6.093.
[2]周志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吉林教育,2016(22):18.
[3]张承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20(04):88.
[4]张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2):35-37.
[5]王晶晶.关于提升小学数学思维的实践策略[J].文理导航,2023(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