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体质、磨炼意志。然而参考目前的情况,体育运动训练并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规范训练方式。传统高中的体育运动训练中,老师们会先进行动作的讲解,然后示范动作,最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训练。教师要不断改善和创新体育训练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终身训练的个人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一、高中体育训练教学的原则
(一)互补性原则
体育属于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学体育课时安排并不多,因此,课余体育训练的进行是很必要的。学生能够在课余体育训练中实践自己在体育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此外,在课余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进而在体育课堂中向老师寻求解答。这样就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运动水平。
(二)分化性原则
体育课堂教学给学生们传授的主要是体育方面的基础理论、运动技巧和锻炼方式;课余体育运动训练主要运用训练实践来让学生熟练掌握体育知识,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同时他们也能够具备终身锻炼的意识。体育课堂教学能够为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提供良好的基础。此外,课余体育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高中学生的思维是敏锐的,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所以说,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训练的良好结合,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质量。
二、高中体育训练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
在高中体育教学阶段要想深入贯彻落实分层训练法,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天赋主要来自于基因,这也是人类产生诸多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由于不同的检查与人们在体育方面能够取得不同的成就。首先教师应该在开展教学活动初期,了解到高中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国家培养各个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是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了解了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水平,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且有层次的训练方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与乐观态度。通过参与体育训练,教师应该保证学生得到全方位素养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基础,适当激发学生对于某一体育项目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日常的分层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某种测试活动来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越性,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播放诸如青年奥运会的内容。学生在观看了相关视频后,不仅可以开拓自身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精神以及竞争意识。
(二)利用“理论+实践”训练模式
借助新媒体网络技术,使得体育训练方法具备多元化特征。对于体育训练来说,过去训练方法过于单一,很多都是采用“理论+实践”模式,主要以“示范模仿”为主,如此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主体性和个体价值无法呈现出来,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此,应用新媒体网络技术可使传统的训练尴尬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例如,微课教学模式,基于新媒体网络技术背景,其本身具备的应用优势和应用价值能够充分展现出来。体育教师利用微视频,处理体育训练中包含的知识关键点,微视频在十分钟内,依据社交平台信息传播具备的便捷性特征,促使视频传递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拿到视频资源后,与自身的体育训练情况相结合,科学地选取视频内容,促使学生对体育训练内容形成全面的了解。基于此,学生拥有的自主选择权比较多,需要和自己的需求相结合,对训练内容进行选择,为开展体育训练课提供条件。可以更新体育训练方法,进而能够有效地提升高中体育训练效果。
(三)进行规范化训练
优化体育运动训练模式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任务,如果仅基于理论层面作出调整,可能无法匹配实际情况,导致训练效果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虽然有部分高中在体育训练教育方面获得颇佳成绩,但每个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都有着不一样的情况,其所遇到的难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必须基于各个学校或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对体育运动训练模式作出调整。展开体育活动时需要用到的场所、设施等,要由专业人员及时检查修理,以保障体育训练活动顺利开展;还要针对体育训练建立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掌握高中体育运动训练的大致情况,以满足后续工作的推进。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创建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励或作出惩罚,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可由部门教师参与至教学变革中,再通过该方式引导教师持续优化体育教学体系,利用考核结果引导训练教师主动提高个人专业水平及执教能力,这是高中体育训练实现预期标准,并达到高效训练的重要前提。
三、结语
高中体育训练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作用。教师在体育训练时需要制定完整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案,重视创新方法,结合科技发展状况,积极地探索新型训练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利用“理论+实践”训练模式;进行规范化训练等方式来适应新课改政策的要求,落实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进而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促使学生能够实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新时期下高中体育训练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体育风尚,2020(11):40-41.
[2]薛永泽.新时期下高中体育训练的现状及其改进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20,010(00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