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一门语言艺术,是中国的标志。而中华民族的文学内涵蕴藏在悠久的古诗词中,从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古诗词中不难看出其历史情怀及国家抱负。初中语文课程设置中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性感表达,了解史诗,感受国家情怀等具有重要意义。古人用其智慧书写了大量优美的古诗词,能够从中仿佛身临其境,感受时代的变迁和魅力。同时,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额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素养,良好的传承中华文化。语文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是教育的基础。因此,不论从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还是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都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并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
1. 教师能力不足
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而言,主要以灌输式的模式开展教学。教师以自身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只注重对知识的宣传,而忽略了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相比于其他有趣的课程,例如美术、音乐、生物等,古诗词的教学是较为枯燥的、刻板的,无法及时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分析。目前,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良的标准,总体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特别是绝大多数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知识一股脑的传授给学生,不理会学生是否接受,或以强行记忆的方式让学生将古诗词记忆。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含义的了解,无法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目的具有一定差异。同时,课堂缺乏活力,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2. 学生阅读量不够
在核心素质背景的推动下,要求学生加大自身的阅读量,不断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只是一小部分,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凭借自身兴趣积累的古诗词能够更深刻的记忆。现代初中生的课业任务较为然终,大量的作业导致其没有多余的时间阅读较多的古诗词,同时,枯燥乏味的文字无法引起学生兴趣,在古诗词鉴赏和理解过程中处于劣势。
二、 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方法
1. 创新教学模式
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应当不断改善和创新,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模式以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合理性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课本内容讲授时,注意拓展新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且可以借助多媒体等工具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例如,播放相关音乐、视频等,吸引学生兴趣,更好的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同时,在古诗词的鉴赏教育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先掌握基础知识,将人文精神培养放在教学首位,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充分感悟古诗词中的意境和美好。
2. 注重课外阅读的培养
在古诗词的鉴赏和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古诗词中每个字的含义,领悟其中的精神及内涵,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情感。学生通过阅读古诗词能够更有效的培养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个人思想。学生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古诗词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但在古诗词学习之前,教师应当对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在一定理解中进行阅读,并利用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认识和熟悉,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可以在朗诵前对学生进行示范,正确发音,注意阅读时附带情感,确保学生能够有效阅读,领悟古诗词的奥秘。
3. 拓展教育
课堂上,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前,应当做好课前的备案工作,将上课所需的知识点整理结合,并向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古诗词内容逐字逐句的讲解,并以学生相互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鉴赏课程中,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推动古诗词鉴赏课程的良好开展,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例如,在进行《雨霖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愁绪和离别之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作者的生平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作者表达的含义,正确理解古诗词。利用这种上课方式,让学生学会借鉴,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借助教师的力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化素质,丰富人文素养,正确掌握古诗词表达的精髓。在古诗词的传播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教学理念,创设教学环境,运用科学教学,保证学生充分认识古诗词的魅力,建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黄碧琦.浅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
[2]徐子廷.讲究方法,深入研讨———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1).
[3]黄燕.性灵出万象,风骨超伦常———以《木兰诗》一课为例谈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学苑教育,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