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问题”引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陈亮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亮明,. 浅析“核心问题”引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 数学教学与研究,2023.6. DOI:10.12721/ccn.2023.157053.
摘要:
本文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高中数学四条主线的核心内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面梳理了高中数学主线内容的核心问题,基本构建了基于“核心问题”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从而革除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构建一种课堂教学新生态,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需要。
关键词: 核心问题课堂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53
基金资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多年的课堂教学及研究发现: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能以问题开始,但问的问题太多、太细,问题的角度变换过频,教学内容被过于肢解,学生很难把握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搞不清学习的目标;2.所问问题多是简单的、直接的、缺乏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思维发展空间不大。3.教师的教学设计过多注重于知识层面,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展现的平台;4.在整个课堂当中,归纳猜想少,演绎论证多,从问题提出到得出结论的时间短,梯度过大,难度没有适当分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透彻。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要求: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上述因素,本文对“核心问题”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  

二、理论依据

(一)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式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他的发现学习理论在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生变得乐学、善学,极大地改变了美国教育面貌,取得良好效果,这为我国数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之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

三、基于“核心问题”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基于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2020版高中数学新课标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含义,并阐述了每个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表现和目标,所以教师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明确教学任务,强调把能力、情感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要使目标对教学具有定向作用,并开展起“核心素养”的研究和落实。主要内容为:一是要将培养数学抽象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达到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目的;例如《函数概念》中三个引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概念。二是要将培养逻辑推理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达到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目的。三是要将培养数学建模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达到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的目的。四是要将培养直观想象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达到深入理解几何与代数联系的目的。五是要将培养数学运算作为教学目标,达到充分认识数学运算在解题问题中的作用的目的。六是要将培养数据分析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达到会分析数据、建立数学模型,用合适的数学思维与方法处理数据以解决问题的目的。

2.基于核心问题,精选情境引入

新高考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现实情境、数学情境、科学情境等教学情境。如讲椭圆时,一束平行光线斜照在一个水平放置在镜子上的篮球上,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好的情境,既能反映数学本质,又能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而聚焦核心问题,把握数学本质,是合理有效创设高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原则。

3.基于高阶思维,搭建问题支架

教学过程设计以基于核心问题的“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问题串”就是整节课的教学主线。不仅问是什么?还要多问为什么?怎么得出来的?如果变一变条件又该怎么办?不仅要会解一道题,还要懂一类题,更要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思想;不仅学会此知识,还学会了已知、未知存在清晰联系且位于学科系统中具体位置的知识。

4.基于启发引导,开展深度对话

基于核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和技能,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是教师要深入理解、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二是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化的学习过程。即:重视数学对象的获得过程,重视让学生经历数学对象的探究过程以及重视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分析问题等。三是教师要把握问题引领和问题驱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5.基于迁移应用,推进反思践行

从设置变式题组出发,促进知识灵活迁移。利用变式来设计数学题组可直接呈现正反例,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减弱或加强,将原题中特殊条件推广为更一般的情况。借助变式题组设置梯度,控制难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效果。数学题组设计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进行铺垫与过渡,由浅入深,以一个核心问题紧扣一个目标,攻破一个重难点,再设置另一个核心问题进行递进,使学生的思维聚焦于一点,深知问题的本质,进而实现对问题规律的掌握和知识技能的巩固。

四、促进师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基于“核心问题”,以问题串做引导。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的对问题进行思考,由浅入深,层层解决,最终达圆满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意识;根据学情,对问题的难度进行了适当分拆,同时降低思维梯度,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被动感受到主动参与,逐渐学会了如何正确有效思考,掌握了如何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题目的内涵和外延,发散思维,题后举一反三等能力逐步提高;通过核心问题引领,教师观念实现了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塑造学生良好人格为中心的转变;教学活动的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示范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转变,从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活动的主人。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3】《中国高考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