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2016年版)》强调学生需尝试使用适合的绘画与手工材料进行涂画和制作,初步发展美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调动情感、主动学习等,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品格塑造。
一、特殊教育学校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特殊学校美术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采用“开发式”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是需要师生协作,共同参与的一项审美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各个环节的支撑,共同汇聚成为一个精准的“等边三角形”,两边分别代表教师采用的优质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底边代表学生有待开发的潜能,定点代表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越新颖、越清晰,学生的潜能被发挥、开发的也就越多,学生离教学目标的距离也就越近。也就是说,教学模式应该伴随着美术课程的深入而不断升级,为学生带来一个优质的美术教学环境,教学环节也应该紧密相连,内容环环相扣,呈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形式。
二、特殊教育学校美术“开发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联系学生教育需求,选择适合的美术素材
为唤起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教师需在美术教学前充分了解授课班级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色彩偏好、行为习惯等基本信息,整合分析他们的美术能力现状,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以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例如,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需求,教师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抽象美术、意象美术为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喜好的色彩或对颜色的敏感度,教师可以选择色彩丰富或对比强烈的印象派美术、后现代美术让学生进行观摩和创作。
同时,教师应遵循个体的心理发展差异和行为偏好进行美术教学,教学前需评估、分析学生的美术能力,选择合适的美术素材以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在教学中不断建立美术与生活的联结,比如以稻草、树枝、雪糕棒等生活素材为教具,以帮助学生尽快辨认和熟悉绘画环境,改善他们的情绪状态。例如,笔者为学生提供了他们熟悉的景物照片,包括童年时走过的小桥、一起嬉戏过的公园等,这些照片不仅唤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更吸引了他们的视觉注意,从而延长了注意力时长,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游戏中。
2.开发学生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
在以往的特殊学校美术教育工作中,教师没有意识到特殊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有所区别,采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在学生缺少一门感官或者感官能力较弱时,无法感知美术艺术作品与美术课程的美感与艺术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转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采用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符合特殊学生教育的“开发式”教育模式,在大自然中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绘画环境,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让学生在自然中感知自然的美感,让学生在优质的环境下开展美术课程学习,运用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
“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起源于科学,却在美术教育中广为流传。究其原因,是由于大自然是美术艺术来源,也是美术教育创作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环境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之美,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针对特殊教育的学生生开展美术教育工作时,教师可以借助四季环境变化,让特殊教育的学生通过视觉感官、触觉感官、嗅觉感官以及味觉感官提升感知能力,深刻体会到四季变化中环境变化,让学生分析在同一环境下,四个季节不同美感,提升此类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绘画艺术感的培养,同时有助于特殊教育的学生美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在观察、品味、作画时,将各种自然带来的现实、想象、幻想、自然等开发式感觉都倾注于画笔之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锻炼绘画技术。
3.建立交流平台,开发学生与他人沟通能力
自闭症学生的美术作品不仅是展示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更是表达其内心情感的一种途径。教师需重视美术作品的展示,帮助他们建立交流作品的平台,比如线上作品展示会、交流会、评价会等。此外,笔者运用人工智能机器人随时向学生反馈教学评价,学生也可以在人工智能机器页面查找自己的作品展示空间。在拓展学生交际圈的同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氛围的感染和影响,进而对美术创作、与他人交流表达的方式等有所感知,有助于他们的感统协调与情感抒发。
例如,班里的小红(化名)和小梦(化名)因为大胆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在展示平台上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并且在线下博物馆举办了小型展示会,提高了她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发式教学模式与美术课程十分契合,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必然联系,开发式教学的环节符合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学生审美能力与感知能力、开发学生的沟通能力等方式开展美术教育,为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艳霞.《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8(17):27-30.
[2]高瑀阳.技法语境下光导纤维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鲁迅美术学院毕业设计《Deep》为例[J]大观,2019,12(22):1198-1199.
[3]魏瑞,崔世聪.基于美术高校外部交往空间的拓展模式研究——以“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8,21(17):105-107.
[4]黄衍.体验式教育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