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全面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思政教学的主渠道是思政,而其它的学科仅仅是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大学里的道德教育与技术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单兵作战”的思政课程在大学的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使一些学校的思想和理念渐渐淡漠。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一、立德树人是高中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中思政课程实施的基本任务,要求在讲授中把立德树人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立德树人作为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最终目的,立德树人是衡量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与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要使教师对立德树人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就必须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立德树人,就是要确立一个清晰的教育目标,也就是要培养怎样的人才。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我国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培养一代代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一教育目的既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是树立民族信心、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2.立德树人的主要内涵
“立德”是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德”,以德为先,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树立坚定的理想,从而肩负起国家的复兴大业。邓小平在一九八○年十二月在中央政治局的闭幕式上说:我们要建立一个既要物质文化又要有高度精神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指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只有坚持革命的立场和原则,才能使“德”的最高境界得以实现。
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立德树人是目前高中改革的重要途径和目的,但长期以来“单兵作战”的思政课程,使其形成了一种较为薄弱的思想政治气氛,在推动和强化思政课程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缺乏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
由于教育性质的不同,高中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这就导致在校园内推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较为困难的。一方面,相较于高等教育学校而言,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在自控能力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学生对于理论课程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不感兴趣,过于沉闷的课堂也很容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因学校领导层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思政教育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把握得不到位,导致思政课程在高中改革中较为滞后。
2.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挖掘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中在教学中都存在着“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有的学校开展思政课程几乎仅仅是为了响应国家的要求和政策支持,这就使得思政课程在高中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除此之外,相关思政教师对思政内容的把握也不到位,教学内容的随机性较强,缺乏相应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而学校的思政教育资源库建设、示范课程建设,以及思政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等更是缺乏,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从而导致思政课程逐渐被边缘化。
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提升路径
1.成立调研小组,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成立调研小组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当前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中所遇到的思政内容融入问题、思政元素挖掘问题及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强化问题等。学校可通过成立调研小组,开展相关的思政教学座谈会,集思广益,探索思政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新途径,从而打造现代化的思政课堂,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并向学生传达思政课程的教学意义和作用,发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积极改进,以达到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建设的目的。
2.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核心
思政教育需要从国家意识战略高度出发,需要广大师生都具有清醒的认识,承担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要求。除此之外,将思政课程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层面来重新认识和深刻挖掘思政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有效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可加强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交流和学习,运用当下流行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座谈会等形式推进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举办专题讲座
高中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的改革可能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一方面无论是高职学校的领导层还是学生都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高中的校园思政元素较少,思政教育氛围不浓厚,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冷落”,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高。因此,在推进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时,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例如,高中邀请校外著名学者进行思政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不仅能够提高师生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充分挖掘校园内的思政元素。另外,还可组织校领导和思政骨干教师、专家进行学习和讨论,进一步加强校园思政建设。
4.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
加强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思政课程育人的局面,转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高中应在立德树人目标下,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形成思政教育、综合素养及技能提高三位一体的多学科合作机制,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学体系。除此之外,通过顶层设计的教学体系还能够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从单课程育人向全课程育人的转变。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各部门和教师之间联合作战,相互补充教育力量,形成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协同联动机制,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目标。
结语
立德树人既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高中全面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目标。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思政课程改革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既要有教师的长期努力,又要有紧迫性的政治觉悟。在实施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方法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挖掘中华美育思想,挖掘校园思政要素,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颖.立德树人,优化教学——关于高中政治时评文章研读的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1(49):29.
[2]赵选玲.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德育主题活动开展的研究[J].新课程,2021(4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