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课堂逐渐朝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转变。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不少课堂仍存在教学目标设定敷衍、课堂知识呈现不系统、教学方法死板、课堂评价形式单一、教学结构失衡、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过程的系统性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与当前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一、创新教学方法
新颖、新奇、独特的教学方法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活动的源动力。因此,数学教师要紧跟课改新形势,锐意进取,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教学法、创设情境教学法、诱导质疑教学法、导学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下面,笔者以实际案例对案例教学法进行展示。在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时,若单纯的按照课本的内容和思路讲解,必然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但是,如果科学的利用适当的案例,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用一个游戏导入新课:请全班同学按照学号,1号学生带2颗黄豆,2号学生带4颗黄豆,3号学生带8颗黄豆,4号学生带16颗黄豆,5号学生带32颗黄豆……,推测一下52号学生应该带多少颗黄豆?听到这里学生都面面相觑,这时笔者便引入今天的新课内容——指数函数。紧接着,笔者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了解答:通过初步估算,52号学生应该带的黄豆大约是1.5亿吨重,若一粒黄豆按1.5克计算,那么1.5亿吨是多少颗呢?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演示教学,深化学生学习理解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切实做好演示教学工作。演示教学工作是当前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演示教学可以促使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和直观的方式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主动加以学习和了解。通过采用演示教学的方式还可以显著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可以促使数学教学工作难度系数得到大幅度降低,缓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压力,对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性作用。
在课前时候要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将教学重难点知识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复杂重难点知识更加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比如在“空间几何体”这一章节内容教学过程当中应当采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将这一部分内容通过采用微视频方式充分展现到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何为空间几何体。在视频当中教师应当将直观图、几何体结构组成图以及三视图充分展现出来。通过采用新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提升,同时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三、优化教学模式
提到教学模式,我们首先要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构建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就是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原则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注重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基础,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更具开放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动”动起来。合理开展精讲多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实践的机会和空间,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分组教学,实施个性化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四、课上课下交流,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在当前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建立交流平台,比如建立微信或者QQ群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密切,学生也可以在QQ或者微信上随时随地地给教师提出各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从QQ和微信上获得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这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另外,学生学习课外知识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办法运用所学知识将问题加以解决的时候可以通过微信或者QQ将问题展示出来,比如用手机拍照将题目发到QQ群或微信群,学生和教师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不仅仅可以有效地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五、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是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老师的课堂评价注重科学性,体现在内容、方式、主体的多样化上。第一,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回答结果,而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某个学生回答“这些数有什么特点?”问题时,老师先表扬这个学生的想法,再针对其回答的不足进行追问“如果把2和4换个位置,那这串数字还能表示青蛙的眼睛数吗?所以还有什么特点?”。第二,课堂上既有口头评价,又有练习评价。老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会对其进行评价,学生不仅能及时得到反馈,而且能在教师语言的启发下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老师在练习巩固环节布置了两类练习题,以评价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一类题考查“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第二类题考查“由数列的项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两类题目的难度是递进的,并且有着相反的解题思路。这种题目的设置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又能让他们在练习中得到知识的巩固,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也为之后“知道数列前4项是否一定能确定一个数列”问题的解决打好了基础。第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的频率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每组的讨论结果都会受到其他小组或个别同学的评价。学生能在与同学的互相比照中认知自我、激发竞争意识、增强自我表达和沟通的能力,课堂上也随之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学评价的优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评价的多样性。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做到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情感充沛地激励学生,也要重视练习题的设置,兼顾基础与提高,让学生在一节课内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体系能够指导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编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引领教师系统地反思教学,总结教学得失,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志军等.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7-22.
[2]么加利.论基础教育的属性与缄默知识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20(12):31-37.
[3]谢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有效教学意蕴[J].教学研究,2020(1):49-54.
[4]罗敏.浅析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创新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方法[J].高考,2020(26):22.
[5]付莹.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28(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