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让学生记忆犹新的语文课大多是因为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师生要共同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营造出有情感的语文课堂氛围。
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现学生健康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精挑细选的文学精品和艺术精华,其中包含着对对初中生大有裨益的家国情怀、理想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等情感教育元素,能够为初中生的思想提升、觉悟提高和道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文营养。教师不仅要引领初中生进行高效的知识学习,还要引导初中生感悟文学作品的情感要素,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帮助他们初步树立起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学会表达个人情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二)、进行情感启蒙的紧迫性
很多家长受“再穷不能穷孩子”思想的影响,不遗余力地为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优越的条件,从而为初中生创造出“不愁温饱”的“安乐生活”。加之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对初中生的种种保护和关爱,使他们再“照单全收”中渐渐习惯了“获得与索取”的单向情感交流方式。久而久之,他们认为家长、教师、社会、国家对他们的付出和关爱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感恩和回报。因此,教师对初中生进行情感启蒙迫在眉睫。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能迅速地将学生带入课文的语境、情境,这就要求教师设计诗意化、艺术化的导语,留给学生品读文本、积累语言、体悟情感的时间。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视野开阔、积淀丰厚,在课堂上把各种语文要素综合起来,让课堂一开始就进入阅读情境。如在教学《金色花》这篇散文诗时,笔者这样导入:“大家知道‘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两句著名的诗是谁写的吗?他就是享誉世界的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今天我们就怀着诗意的心境来学习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这样的导入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披文入情,成为课堂建构的主人,从而在阅读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熏陶。
(二)、演绎文本,加深学生的情感体会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个好的编导,他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成为角色本身,深入角色内心,一言一行都掐准角色脉搏,最终唤起学生与文本的共鸣。在课文《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朝台下的特务叫板,正义之气溢于言表。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这种凛然大义,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想象和设计,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扮演闻一多先生的角色,在“演讲”的过程中手往课桌上一拍,食指往前一指,语调铿锵有力,“骂得”酣畅淋漓。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也让学生领会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魄,带给了学生思想上的震撼。
在课堂上教师如能很好地将肢体语言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文章的情感就会更具直观性和感染力。在教学李白的《将进酒》时,笔者为了再现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开始时,把目光投向远方,双手背在身后,头微昂,眼睛微眯,朗诵“君不见”时从容、亲切、舒缓。当读到“天上来”的“天”时,学生单手举向高处,语调扬起。在读到“奔流到海不复回” 时,掌心向下,做波浪起伏状,前句高昂以显气势,后句低沉,暗示时光一去不复返。这样在肢体语言的配合下,学生就进入了作者所营造的气势磅礴、慷慨生悲的氛围中。
(三)、真心沟通,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悦纳效果
师还需要借助课堂讨论让初中生以作品情感为研究对象和话题内容,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让初中生积极去感知情感、交流情感、悦纳情感。课堂讨论能够给予初中生表现自我的展示机会,因而能够激发初中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的自觉性和兴趣,因而能够提高初中生对情感教育的悦纳效果。
以《背影》教学为例。现在的初中生对陌生人能够很轻松地说出“谢谢” 这一礼貌用语,但对于自己家人无微不至的贴心关怀却视若无睹。因此,教师可借助《背影》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讨论推动初中生去切实体会朱自清与父亲之间浓浓的情感牵系,以此影响初中生与家长的情感。如,本文采取首尾呼应的写法,对于渲染情感氛围有何益处?你如何看待文章中的“四次背影”?你如何看待“老父亲”不顾自己年老体衰而主动去买橘子这一行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爸爸,等等。教师预设的情感讨论问题能够引导初中生在积极讨论中触及情感和感悟情感,并在一次次情感问题的自由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也能给初中生种下情感的种子,使他们慢慢成为一个懂情感、会表达的人。
(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
在写作指导中,把文本作为底板,引导与写作结合,使课文内容向外延展,让教材的情感纵向拉伸,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这样学生的作文必能打动自己,感染读者,从而使作文课堂教学生发出更多的情感,让学生更具有情怀。
随堂小练笔是学生表达情感的重要方面,学生通过它随时捕捉生活中的各种感受。日积月累,学生的情感就会慢慢地丰厚起来,对生活的感触越来越敏锐,对生活的事理有一个由浅到深、由单一到全盘、由自我为中心到换位思考的渐进过程,写作的情感和欲望都会通过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笔者在开展“我的老师”这个话题的小练笔时,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多是表面恭维、热情赞扬,读起来千篇一律,怎样解决这种无病呻吟的窘境呢?笔者和学生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恳谈会,学生提问题,笔者回答,一开始学生很拘谨,随着交流的深入师生之间的感情慢慢升温,学生对“我的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小练笔特别成功,因为学生和教师有了情感的共鸣,字里行间情感自然流露。
(五)、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语文主题活动,改变学生的心胸和气质。如爱国人物故事会、诗词朗诵、名言搜集活动、征文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感恩家务家庭作业、敬老院慰问活动……教师可结合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生进行爱国、责任、担当、感恩等情感教育,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教师还可以通过凸现学生的自主体验进行情感渗透。以名著导读《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和内化能力,让学生切实体验文本语言的感情内涵,笔者所在学校举办了课本剧表演大赛,鼓励学生根据学过的课文自编自导,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渗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别选择了编剧、导演、演员、剧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次自主体验活动,在学生中间掀起了阅读名著的高潮,学生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体会到名著的魅力,在导演和表演过程中体悟到“智”的精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切实体会了梁山好汉们的性格是怎样塑造的,在积极体验中渗透了情感教育。
结语:总之,教师要立足社会发展新形势,以科学育人观为指导,借助用心倾听心海起波澜、用情诵读会表达等策略切实推动情感教育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白巍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41-43.DOI:10.13525/j.cnki.bclt.202012013.
[2]王雅丽.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