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学校大型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目前,国内关于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的研究还较少,因此,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何更好地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一、学生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心理适应障碍
参加学校大型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经常在学校体育课或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中进行锻炼,他们对体育活动和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解比较充分,在组织大型体育活动时,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组织经验,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各项体育活动。但是在参加学校大型体育活动时,他们会感觉到很多新的东西,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特别是当他们参加了一项较难的项目时,就更会感到自己在体育运动上遇到了障碍,有些学生就会在准备活动时就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参加这项运动。
(二)心理调节能力差
有些学生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往往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如:有的学生参加比赛,一开始就不适应紧张的比赛气氛,而影响正常发挥;有的学生在比赛中,因自己的水平高,或认为自己有经验而放松了警惕;有的学生在比赛中出现了失误而懊悔不已,造成心理负担;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学生因失败而感到沮丧、自卑。
(三)与同学间的关系不融洽
在参加学校大型体育活动时,学生要与同学密切配合,在组织、指挥、协调等方面都要互相协作,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但由于学生性格上的差异,有些学生在组织、指挥方面的能力较强,而另一些学生则明显地存在着协调配合能力差等问题。再加上一些体育教师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过相关的指导和培训,如何进行比赛、如何进行赛前的热身等,使学生在组织比赛时能配合默契,而其他同学则由于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而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在比赛时由于个别学生不服从指挥,或在比赛中出现犯规、争执等行为,从而引起其他同学对他的不满和不信任。
(四)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生理机能。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常常由于不够重视,或准备不足,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例如:某同学在参加田径比赛时,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小腿肌肉拉伤,不得不中止比赛,耽误了比赛。又如:某同学参加跳绳活动时,因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导致其在比赛中出现扭伤的现象。这些状况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
(五)自我效能感低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在活动中取得成功的一种信念。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经验、技能等有了信心,就能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相反,如果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就不敢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而是被动地去参与。这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的不良表现。比如,学生在参加某一次大型体育活动前,会根据以往的经验估计自己能取得成功,因此对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估计不足;在活动中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在活动结束后容易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产生怀疑,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或者没有发挥出全部能力;在活动中容易放弃。
二、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应用策略
(一)了解学生心理,制定合理目标
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学生们会因为比赛的成绩而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前,学校管理者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制定合理的目标,以此来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比赛。
例如,在组织学校“庆元旦”班级篮球比赛前,笔者就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引导学生参与比赛之前,笔者就会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告诉他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比赛、怎样调整心态、怎样为班级争光等。与此同时,笔者还会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探讨“班级篮球比赛”的目标和意义,并告诉他们“班级篮球比赛”不仅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义务。最后在组织比赛之前,笔者还会和学生一起分析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模拟演练,让学生提前适应比赛环境。通过这些辅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对手、了解班级情况。在心理辅导之后,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这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加比赛[2]。
(二)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活动效能
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动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提供建议来帮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高活动的效能。比如在开展足球比赛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足球比赛中,为什么有些队员会越位?”很多学生不清楚越位的概念,也不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足球比赛的规则有更清晰的认识。另外,在开展篮球比赛时也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回答:"如果对方球员犯规了,裁判不吹哨的话,那么裁判就会吹哨;如果对方球员犯规了,裁判不吹哨的话,那么裁判就不会吹哨[3]。"
(三)关注学生心理,提供专业指导
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参与人数较多,参赛学生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专业指导。在开展田径运动会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有一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体育成绩很好,也参加过很多次田径运动会。由于该生平时体育锻炼少,没有掌握良好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在参加田径运动会时,在比赛中表现不佳。在跑最后一圈时,该生突然倒地不起。在进行现场救护时,该生身体僵硬、四肢僵硬、脸色苍白、呼吸困难。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认为这是他的心脏出现了问题。为了帮助该生缓解身体上的不适,我把他带到办公室里进行了简单的治疗和按摩。但过了一段时间后,该生又出现了不适症状。我询问该生出现不适的原因是什么?他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疲劳。经过一番询问后才知道该生是因为过度疲劳造成心脏出现问题。此时如果学生过度疲劳,就会影响最后一圈的发挥。在这个关键时刻,如果学生出现了心脏不适症状就会严重影响比赛成绩。针对这种情况,我向该生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其次要注意调整身体状态;最后要制定详细的比赛计划。经过一番心理疏导和治疗后,该生恢复了正常状态。总之,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和实践探索。
(四)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环节,让学生进行“运球接力”“争球”等游戏,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扣篮王”“抢篮板王”等称号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最后,教师要以比赛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例如在羽毛球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比赛场地进行比赛,并规定不同的扣球次数和抢球次数等要求[4]。
学校大型体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实际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升活动效果。例如在跳绳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心理暗示法”来让学生按照“跳得越高、跳得越远”的原则进行比赛。教师还可以采用“自我效能感法”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暗示法”“奖赏法”“情境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知识不仅能够提升活动效果,还能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大型体育活动教师要积极应用心理学知识来提高活动质量和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应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注意力水平,树立必胜的信心,进而提高参与比赛的能力。学校大型体育活动中应用心理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成功体验,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优势,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心理学应用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和环境,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学校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J].黄金时代(学生族),2020,No.781(05):19.
[2]杨斌爽.基于人、物、环境的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与控制[J].新体育,2022(24):102-106.
[3]林嘉伟.“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高质量开展对策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2,No.72(24):142-145.
[4]许建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新课程,2020,No.540(36):224.